luàn hòu jīng biǎo xiōng qióng huá guān jiù jū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qīng qiǎn yíng yū yī shuǐ jiān zhú gāng téng shù xiǎo jī pān |
清浅萦纡一水间 竹冈藤树小跻攀 |
lù zhān huāng cǎo xíng rén guò yuè shàng gāo lín sù niǎo hái |
露沾荒草行人过 月上高林宿鸟还 |
jiāng rào wǔ hóu chóu bǐ dì yǔ hūn zhāng zài lēi míng shān |
江绕武侯筹笔地 雨昏张载勒铭山 |
yì xiāng yī xiào yīn hān zuì wàng què chóu lái bìn fà bān |
异乡一笑因酣醉 忘却愁来鬓发斑 |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古诗词释义:
唐彦谦的这首《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以清晰的笔触勾勒出了其在战乱后重游表兄旧居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 清浅萦纡一水间, 竹冈藤树小跻攀
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浅溪流环绕、竹林与藤蔓交织的自然美景。"萦纡"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溪流的曲折蜿蜒,同时也暗示了道路的崎岖不平。"竹冈藤树"则是自然生长之美的体现,"小跻攀"则表达出诗人亲自登高观景的情景,传递出一种亲近自然、寻幽探胜的意味。
### 露沾荒草行人过, 月上高林宿鸟还
在这一句中,诗人通过"露沾荒草"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荒草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景象的荒凉。"行人过"则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月上高林"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高树之上的景象,而"宿鸟还"则以鸟儿归巢的景象来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宁静的夜晚,形成了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
### 江绕武侯筹笔地, 雨昏张载勒铭山
"江绕武侯筹笔地"描述了诗人行走于江边,想起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武侯)在筹谋战事时所站的地方,这里的江边之地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或文化意义。"雨昏张载勒铭山"则指向了另一位历史人物张载(北宋哲学家),以及他的墓地或纪念地,"雨昏"二字营造了一种哀伤、怀念的氛围。这两句不仅联结了历史与自然,也借以表达对过往伟人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异乡一笑因酣醉, 忘却愁来鬓发斑
最后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集中表达。"异乡一笑"描述了诗人在外乡面对往事、自然美景时的微笑,这微笑可能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可能是对现状的释怀。"因酣醉"暗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达到忘却愁绪的目的,"鬓发斑"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老去。这一段以一种轻松而略带无奈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现实中找到一丝慰藉的心态。
综上所述,唐彦谦的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多层面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在乱世中寻求心灵宁静的努力。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古诗词赏析:
唐彦谦的《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乱后景致的描绘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岁月变迁、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水流轻盈、蜿蜒曲折,竹林和藤蔓覆盖的山冈上,小径通幽,引人攀爬。这里通过水、竹、藤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纷扰之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露沾荒草行人过,月上高林宿鸟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露珠在荒草上滚动,一派寂静无声的景象。夜幕降临,月光悄悄爬上了高大的树林,宿鸟归巢,整个世界似乎都进入了梦乡。这两句诗通过“露”、“荒草”、“月”、“高林”等意象,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也隐含着对生活变迁的无奈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颈联“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转向历史的深邃。诗人提到江水绕过的武侯筹笔地,这不仅是对诸葛亮智慧和历史功绩的追忆,也是对英雄人物和历史的敬仰。同时,“雨昏张载勒铭山”可能是指张载,一位哲学家,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这里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智慧、精神遗产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尾联“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总结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异乡的醉酒中,诗人暂时忘却了生活的愁苦和岁月的痕迹。这不仅是对当下解脱的一种表达,也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诗人通过“一笑”和“忘却愁来”展现出一种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豁达和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