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à qīng

蹋青

作者:韩偓 
xiù qún xié lì zhèng xiāo hún     shì nǚ yí dēng yǎn diàn mén
绣裙斜立正销魂   侍女移灯掩殿门
yàn zi bù lái huā zhe yǔ     chūn fēng yīng zì yuàn huáng hūn
燕子不来花着雨   春风应自怨黄昏

《蹋青》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蹋青》,作者是韩偓。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春天赏花、游玩的景象,并通过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1. **绣裙斜立正销魂, 侍女移灯掩殿门,** 这两句描述了一位身着绣花裙的女子在庭院中独自站立,周围环境显得静谧而美好。侍女悄悄地移动着灯火,将光线掩至门口,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稍显神秘的氛围。这里描绘的是女子赏花或踏青的场景,通过“销魂”一词,表达了女子在美景中感到的迷醉与沉醉。

2. **燕子不来花着雨,**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雨中,花朵上挂着雨滴,而燕子却未能前来赏花的场景。通过“燕子不来”与“花着雨”的对比,暗示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可能隐含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逐渐消逝的感慨。

3. **春风应自怨黄昏,** 这句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风本是带来温暖与生机的象征,然而在这里,春风却似乎在为自己将至黄昏的时光而哀叹。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以及对生命有限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春日赏花的浪漫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

《蹋青》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蹋青》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季赏花、踏青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的哀愁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作者背景:
韩偓(842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又号玉山樵人,是唐代晚期重要的诗人,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重要文臣。韩偓诗歌以清丽婉约、感情细腻著称,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 诗的解析:

1. **开篇描述**:“绣裙斜立正销魂”,首句描绘了一位身着绣花裙的女子独自站立在春光中的情景,她斜立的姿态营造了一种娇羞与哀愁的氛围,暗示着她内心的寂寞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深思念。“销魂”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因孤独和对春景美的感慨而产生的强烈情感。

2. **动作与情感的深入**:“侍女移灯掩殿门”,此句描写侍女在旁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油灯,为女子关上了殿门。通过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尊贵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她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孤独,以及外界的未知与不确定性,使得女子的心情更为深沉。

3. **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深化**:“燕子不来花着雨”,燕子的缺席与雨滴落在花朵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春雨中的静谧景象,也寓意着女子期盼中未能到来的爱人或美好事物的失落。燕子的“不来”与花的“着雨”,寓意着春日的不完整与美满的缺憾。

4. **结尾的感慨**:“春风应自怨黄昏”,这句话将自然界的春风拟人化,表达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愁与无奈。春风本是春日之象征,却在“黄昏”之时似乎也感到了失落和哀伤,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易失的深深感慨。

### 总结:
这首《蹋青》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眷恋和对时间流逝的哀愁。从女子的孤独与思念,到自然界的感伤,诗中交织着多重情感与象征,展现了韩偓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韩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