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ōng jì

松髻

作者:韩偓 
wán shàn xiāng yī lǜ     xiāng náng dú lì hóng
纨扇相欹绿   香囊独立红
jìn yín yīn zhòng lù     kuáng bào shì qiū fēng
浸淫因重露   狂暴是秋风
yì diào wú rén chàng     qiū táng měi yè kōng
逸调无人唱   秋塘每夜空
hé yáo jiàn zhōu fǎng     yí rù huà píng zhōng
何繇见周昉   移入画屏中

《松髻》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松髻》,由唐代诗人韩偓所作,描绘了女性的发型“松髻”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

首句“纨扇相欹绿, 香囊独立红”,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松髻如同一柄绿色的纨扇,轻轻歪斜着,而头上的香囊则像是红色的小灯笼,独自高挂。这里通过对比色彩(绿色和红色),展现了松髻的优雅与女子的秀美。

接着“浸淫因重露, 狂暴是秋风”,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将松髻置于自然之中。这里的“浸淫”有浸染、浸润的意思,可能是指露水的滋润;“狂暴”则描绘了秋风的威力,通过这两个词描绘出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景象。这句表达的是,尽管自然环境多变,但松髻仍然保持其自然之态,与之和谐共存。

“逸调无人唱, 秋塘每夜空”则表达了诗人对松髻的赞叹和对其孤独处境的感伤。这里“逸调”比喻松髻所散发的独特的美,但似乎并未被众人所欣赏或传唱,而是“秋塘每夜空”,只有夜晚的秋塘在寂静中陪伴着,暗示着松髻如同诗中景象一样,虽美但无人欣赏,显得有些寂寞。

最后一句“何繇见周昉, 移入画屏中”以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为例,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周昉擅长描绘女性,其画作风格细腻,对美的描绘尤为出色。诗人希望如同周昉的画作一般,将松髻的美定格、展现出来,让其不再是孤独的美,而是被世人所知、所欣赏的美。这句实际上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永恒化、被广泛传颂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松髻与自然、与人世的对比,以及对美的主观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被广泛认知和欣赏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能被艺术化、永恒化的理想。

《松髻》古诗词赏析:

韩偓的这首《松髻》诗,虽然标题为"松髻",但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发髻,而是通过象征手法,借物咏志,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与思考。全诗采用对比、比喻和抒情的方式,构建了一幅细腻的情感画面,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生活中的小物件,表达出一种孤独、忧郁、渴望理解与共鸣的复杂心情。

首联“纨扇相欹绿,香囊独立红”,以纨扇和香囊为意象,前者“绿”与后者“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相欹”和“独立”又暗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相处状态,既有依偎,也有独立,隐含了一种情感的纠葛。纨扇常与夏日、清凉、女性形象相关联,而香囊则是与女性魅力、品味、温柔相关的物品,通过它们的对比和描绘,暗示了某种情感状态的复杂性。

颔联“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通过“重露”和“秋风”的交替描绘,暗喻了情感世界的复杂多变。露水的“浸淫”给人以温柔、缓慢的暗示,而“秋风”的“狂暴”则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示了情感世界中的温柔与激烈并存。

颈联“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继续深化情感的表达。这里,“逸调”可以理解为个性化的、独特的、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欣赏的音乐,或者情感表达方式。而“无人唱”则表达出一种被忽视、孤独的感觉。同时,“秋塘每夜空”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夜晚的秋塘空无一人,象征着在人世间寻找共鸣的困难,以及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尾联“何繇见周昉,移入画屏中”,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表达了对某种理想化的、艺术化生活状态的向往。周昉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画家,以其描绘女性形象而著称。在这里,诗人仿佛在说,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找到情感的慰藉和共鸣,这种寄托在艺术中的寻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理解、共鸣的深切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得心灵栖息地的无奈与孤独。

韩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