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xīng mén wài zuò
延兴门外作
qīng sè yuàn yáo yè rào xián fēng yǔ āi |
清瑟怨遥夜 绕弦风雨哀 |
gū dēng wén chǔ jiǎo cán yuè xià zhāng tái |
孤灯闻楚角 残月下章台 |
fāng cǎo yǐ yún mù gù rén shū wèi lái |
芳草已云暮 故人殊未来 |
xiāng shū bù kě jì qiū yàn yòu nán huí |
乡书不可寄 秋雁又南回 |
《延兴门外作》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延兴门外作》是表达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其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我们可以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 清瑟(音乐乐器)似乎在哀怨着长夜的遥远,雨和风的环绕中似乎传递着悲凉的哀音。孤零零的灯光在夜色中颤抖,远处的楚角(古代一种乐器,多用于表达忧郁之情)声声传来,令人感到忧愁。残月低垂,映照在章台(地点或泛指道路)上,更添了几分凄凉。
2.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芳草已经暗淡了黄昏的色彩,而远方的老友尚未到来。这句表达了一种等待与希望的失落,表明诗人期望已久的故人并未如期而至。
3.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在当前的处境中,诗人无法寄出一封表达思念之情的家书。而在秋天,南归的大雁又开始南飞,这不仅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漂泊和离散。雁阵的南飞引起诗人更深层次的思乡之情,提醒着他远离故乡的事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故乡和对故人未至的失望之情。
《延兴门外作》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延兴门外作》这首诗通过对延兴门外的夜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清瑟”指的是一种古乐器,这里借指悠扬的音乐声,而“怨”字则点明了音乐声中所蕴含的哀怨情绪。这一句通过“清瑟”与“遥夜”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氛围。接着,“绕弦风雨哀”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愁情绪,风雨之声仿佛在琴弦上哭泣,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开篇即设置了全诗情感的基调,为读者预设了后续情感抒发的背景。
### 中间“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孤灯”与“楚角”、“残月”等意象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忧愁的氛围。孤灯照亮的不仅是眼前的黑暗,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而“楚角”则代表了远方的声音,这种声音带着远方的信息,却无法触及,增加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残月”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离别的凄凉,此时的“残月”更是加剧了这种情感的渲染。而“章台”一词,古时常常与繁华之地相连,此处用“章台”则有了一种反差,预示着繁华背后孤独的真相。
### 后半“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芳草已云暮”描绘了一片暮色中的芳草,随着夜色的降临,芳草也仿佛显得苍老和疲惫。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变化,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故人殊未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等待,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孤独中的期待。这一句的情感更加深沉,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相遇的期盼。
### 最后“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乡书不可寄”意味着诗人无法将自己的思念和情感寄托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表现了内心的无奈和孤独。而“秋雁又南回”则是一种自然界的景象,秋天的雁群从北往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变化,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回归的渴望。这一句在情感上与全诗形成呼应,强化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总结
《延兴门外作》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思念和对时间流逝深刻反思的意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普遍的人类情感,让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对生命、时间、友情和孤独等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