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zhōu jiàn dōng cūn jū zuò
虢州涧东村居作
qiān tí wàn gǔ yī zhī fāng yào lù wú méi guǒ zì shāng |
千蹄万毂一枝芳 要路无媒果自伤 |
tí zhù wèi qī guī shǔ guó yè jū hé chǔ yè wú wáng |
题柱未期归蜀国 曳裾何处谒吴王 |
mǎ sī chūn mò jīn jī nào niǎo shuì huā lín xiù yǔ xiāng |
马嘶春陌金羁闹 鸟睡花林绣羽香 |
jiǔ báo hèn nóng xiāo bù dé què jiāng chóu chàng wèn zhī láng |
酒薄恨浓消不得 却将惆怅问支郎 |
《虢州涧东村居作》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虢州涧东村居作》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与内心情感交织的诗歌。下面逐段解释诗词的含义:
1. **千蹄万毂一枝芳**:这句话形容的是车辆繁忙、车轮滚滚,但只见车流不见花朵的景象。比喻在喧嚣的人世间,尽管生活繁忙,但美好与宁静却显得格外珍贵。
2. **要路无媒果自伤**:在繁华的道路上,即使有着无尽的机遇与可能,如果没有适当的媒介或机遇,内心仍会感到悲伤与无奈。这里隐含着作者对自己境遇的反思,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间距离的感慨。
3. **题柱未期归蜀国**:此处“题柱”是出自《汉书·朱买臣传》的故事,形容人有了显赫的成就。韦庄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归乡或实现大业的期待。但他也意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确定性,有“未期”的意味。
4. **曳裾何处谒吴王**:这句话借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喻指希望得到贵人赏识,但不知何处能遇。“曳裾”指衣着破旧而谦卑地行走在王宫门前,渴望得到赏识或机会。韦庄在此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赏识和机遇,但又茫然无措的心态。
5. **马嘶春陌金羁闹**:描绘了春天田野上马儿欢快嘶鸣的景象,而马身上的金羁在阳光下闪耀,增添了热闹和生动的氛围。这场景既美丽又富有活力,但也可能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如希望、期待与现实的冲突。
6. **鸟睡花林绣羽香**:鸟儿在花林中休息,其羽毛散发着香气,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美好。这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能象征着作者内心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
7. **酒薄恨浓消不得**:酒虽能暂时消解心中的愁闷与痛苦(“酒薄”),但情感的深处之恨却是无法轻易消除的。这反映了作者面对困境与挫折时,虽然寻求逃避,但无法根除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
8. **却将惆怅问支郎**:最后一句是全诗情感的归结,表达了作者最终将心中的惆怅、忧伤与不解之情,以问天的形式发泄出来,试图从外部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解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示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落、自然与人心之间关系的思考。
《虢州涧东村居作》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虢州涧东村居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乡村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1. **社会环境的对比**: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繁忙的官场与乡村生活的对比。"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复杂与残酷的无奈与伤感,"一枝芳"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要路无媒果自伤"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无法在官场中得到赏识与支持的自伤。
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题柱未期归蜀国"暗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题柱"典出《汉书·苏武传》,指在柱上题字以表达归心,用在这里,是诗人渴望返回蜀地,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然而,"未期"二字则表现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诗人对归乡之愿难以实现的无奈。
3. **自然环境的描写**:后半部分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用动与静的对比,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画面。马儿的嘶鸣与鸟儿的轻睡,金羁与绣羽的色彩对比,构成了诗中的鲜明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欣赏。
4. **情感的抒发与反思**:最后一句"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酒薄恨浓"暗示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消解内心的愁苦,但这种愁苦却难以消除。"惆怅问支郎"则体现了一种寻求安慰与理解的欲望,暗示诗人可能在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或是在反思自我。
综上所述,韦庄的《虢州涧东村居作》通过对比、象征、描绘自然与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身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