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g hán hóng shān sēng bù yù liú tí jīng shě
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
xuán zhī huí rì cǎi yī róng xiān jí gāo biāo dì yì míng |
悬知回日彩衣荣 仙籍高标第一名 |
yáo shù dài fēng qīn wù lěng yù shān hé yǔ shè rén qīng |
瑶树带风侵物冷 玉山和雨射人清 |
lóng fān hàn hǎi bō tāo zhuàng hè chū jīn lóng yàn què jīng |
龙翻瀚海波涛壮 鹤出金笼燕雀惊 |
bù shuō wén zhāng yǔ mén dì zì rán máo gǔ shì gōng qīng |
不说文章与门地 自然毛骨是公卿 |
《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这首《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充满了对含弘山僧的崇敬与赞赏,以及对其人格与学识的高度肯定。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悬知回日彩衣荣, 仙籍高标第一名**:这句是说即使含弘山僧未曾见过,作者已经预知他归来的那一天,必将在庙堂之上获得荣耀,正如“彩衣荣”象征的荣耀与辉煌。同时,含弘山僧在仙籍中被高高地标榜为第一名,暗喻他在修行或道学方面有着卓越的地位与成就。
2. **瑶树带风侵物冷, 玉山和雨射人清**:这两句描绘了含弘山僧所在的精舍周围环境的高雅与清冷。瑶树是指像宝石一样光洁的树,被风轻轻吹拂,仿佛带走了周围的寒气;玉山象征着高耸、纯净的山峰,与雨交融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暗示了含弘山僧所处之处的宁静与超凡脱俗。
3. **龙翻瀚海波涛壮, 鹤出金笼燕雀惊**:这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动物的行动,来衬托含弘山僧的非凡人格。龙在瀚海中翻腾,波涛壮阔,象征含弘山僧深邃的智慧与不凡的修为;鹤从金笼中飞出,惊动了笼中的燕雀,寓意含弘山僧以其高尚的人格和超凡的气度,影响并激励了周围的人们。
4. **不说文章与门地, 自然毛骨是公卿**: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含弘山僧高尚人格和卓越学识的赞美。意思是,不必强调他的文章才华或出身高贵,他的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本身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如公卿般的人物。这里的“公卿”不仅仅指的是官职,更是一种对极高社会地位与人格魅力的象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含弘山僧的形象,赞美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与内在修养。
《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含弘山僧的景仰与惋惜,诗中的意象与意境均展示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气。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悬知回日彩衣荣,仙籍高标第一名”**,起笔便将含弘山僧的超凡脱俗与辉煌前景勾勒出来。此处“悬知”二字,既表现出对未来的预见,也暗示了作者对山僧才德的高度评价,仿佛预见到山僧未来荣华的一天,仙籍上高居榜首,喻指其才华、品德皆为众人之冠。
2. **“瑶树带风侵物冷,玉山和雨射人清”**,这两句用“瑶树”、“玉山”等意象,描绘出含弘山僧所处环境的清冷而脱俗,同时以“风侵物冷”、“雨射人清”渲染了环境的清寂与高雅,暗示山僧不为俗世所动,其品性如瑶树、玉山般高洁。
3. **“龙翻瀚海波涛壮,鹤出金笼燕雀惊”**,通过“龙翻瀚海”、“鹤出金笼”两个典故,分别象征着含弘山僧具有如龙般的宏大气度和像鹤一般的超凡脱俗。同时,“燕雀惊”则反映出山僧的非凡之处让周围的人都为之震动,表达了作者对山僧独特魅力的赞赏。
4. **“不说文章与门地,自然毛骨是公卿”**,结尾两句更是点睛之笔,作者没有直接赞美山僧的才华和出身,而是通过“自然毛骨是公卿”来表达对其高远境界和不凡气质的赞叹。此处“毛骨”既指山僧的自然气质,又寓意其品德之高、风骨之挺,似乎在说山僧无需言语,其内在的气度已足以证明其不凡,犹如公卿之风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含弘山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品行高洁的特质,同时也蕴含了对山僧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韦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高尚道德品质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