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jì wǎn tiào ( gēng zi nián dōng dà jià xìng shǔ hòu zuò )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
dú yǐ wēi lóu sì wàng yáo xìng huā chūn mò mǎ shēng jiāo |
独倚危楼四望遥 杏花春陌马声骄 |
chí biān bīng rèn nuǎn chū luò shān shàng xuě léng hán wèi xiāo |
池边冰刃暖初落 山上雪棱寒未销 |
xī sòng lǜ bō chuān jùn zhái rì yí hóng yǐng dù cūn qiáo |
溪送绿波穿郡宅 日移红影度村桥 |
zhǔ rén nián shào duō qíng wèi xiào huàn jīn guī jiě ěr diāo |
主人年少多情味 笑换金龟解珥貂 |
juǎn liù bǎi jiǔ shí liù |
卷六百九十六 |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雨霁晚眺》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晚景的静谧与清新,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与独到感受。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独倚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
- **独倚危楼四望遥**:独自一人倚靠在高楼之上,远眺四周的景色。这里“危楼”指高耸的楼阁,表现出作者身处高处的孤独与眺望的姿态。
- **杏花春陌马声骄**:在春天的大道上,杏花盛开,骏马的蹄声显得格外响亮。此处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马蹄声是春日活力的象征。
2.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 **池边冰刃暖初落**:池塘边的冰块开始融化,显示出初春的温暖。这里使用“冰刃”比喻冰块,既形象又生动,表现出冰块的坚硬度与融化时的细腻变化。
- **山上雪棱寒未销**:山上的积雪依然保持着冰冷的棱角,但仍未完全融化。这句诗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迭与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寒冷中,也隐藏着复苏的迹象。
3. **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村桥**:
- **溪送绿波穿郡宅**:溪流中的绿波穿越了城镇的住宅,描绘了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这里使用“绿波”形象地展现了溪水的清澈与活力。
- **日移红影度村桥**:阳光的影子随着日光的移动,穿过村落中的桥梁。这句话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出时间的流动与自然的韵律。
4. **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卷六百九十六**:
- **主人年少多情味**:主人年轻且情感丰富,透露出一种纯真与热情。这里的“情味”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 **笑换金龟解珥貂**:主人以玩笑的方式,解除了装饰品——金龟和珥貂。金龟和珥貂是古代贵重的装饰品,解之寓意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卷六百九十六**:这可能是指诗句所在的位置或编号,不是诗本身的一部分,更多是文献分类或编排的标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后春景中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展现出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古诗词赏析:
《雨霁晚眺》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庄之手,其作于庚子年冬,即公元880年,当时韦庄在蜀地。诗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机与宁静和谐的江南山水田园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独倚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
- 此句开篇即以独处的孤独感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四下远眺的情景。杏花春日的景色,以及远处马蹄声的响亮,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整句通过“独倚危楼”与“马声骄”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情感。
2.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 此句进一步描写景物的细致变化。池塘边的冰块开始融化,显示出春天的到来;山上的雪尚未完全消融,留下棱角,与池塘的融冰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景象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3. **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村桥,**
- 诗人以流水和阳光作为描绘对象,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美感的画面。溪水潺潺,绿波荡漾,穿过郡宅,而太阳的光辉在村落的桥梁上投下红色的光影。这些元素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4. **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
-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人的情味与场景。这里的“主人”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主人,描述了他们之间轻松愉快的互动,通过“笑换金龟解珥貂”的细节,展现了唐朝时期文人之间饮酒赋诗、互赠礼物的风雅习俗。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韦庄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