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yún yáng péi míng fǔ
赠云阳裴明府
jiǔ zhòng tiān zi qù méng chén yù liǔ wú qíng yī jiù chūn |
九重天子去蒙尘 御柳无情依旧春 |
jīn rì bù guān fēi qiè shì shǐ zhī gū fù mǎ wéi rén |
今日不关妃妾事 始知辜负马嵬人 |
《赠云阳裴明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赠云阳裴明府》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属于七言绝句,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下面逐句解释诗的意思:
1.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这句话提到“九重天子”,指的是古代天子所居的宫廷,有九重门户之说,象征着天子的尊贵与威严。然而,面对“去蒙尘”的情况,这里的“去蒙尘”很可能暗指某种流亡或避难的情境,可能是天子因为某种原因被迫离开宫廷,远离了权力的中心。而“御柳”作为宫廷的景物,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色彩,这里的“御柳无情”是说御柳在春日中依旧茂盛生长,仿佛与人事变迁无关,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类命运的复杂。
2.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这一句强调“今日”这个时间点,意味着现在与过去某个重要事件(如马嵬事件)有了某种关联。“不关妃妾事”可能是指当前的事件与宫廷中的女性(妃嫔)无关,可能是指处理政务、决策等与女性无关的事务。而“始知辜负马嵬人”则涉及到“马嵬事件”,这是指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在马嵬坡处发生的一次兵变,被迫令杨贵妃自尽,自己也离开了长安,这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这里的“辜负马嵬人”可能是对唐玄宗的指责,暗示了他对杨贵妃的背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一种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权力斗争、命运转折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行为后果的一种反思。诗中蕴含了对自然与人事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度剖析。
《赠云阳裴明府》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赠云阳裴明府》由唐代诗人韦庄创作,通过其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感慨,表达了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诗歌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时期,主要围绕唐朝历史上著名的马嵬驿之变展开。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离开长安,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由于随行军队对杨贵妃的不满,导致了玄宗不得不下令处死杨贵妃,以平息兵变。马嵬驿之变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诗文解析
1. **首句“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九重天子”指皇帝,此处暗指唐玄宗。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将唐玄宗逃难的景象与自然界的春意形成对比。春天的柳树生机勃勃,仿佛对人间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继续展现其生命的活力。这里的“御柳”象征了自然界的平静与不变,与人间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2.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马嵬之变的深刻反思。在诗人看来,那场悲剧不只是与“妃妾”有关,更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揭露。在这里,“马嵬人”既指被处死的杨贵妃,也暗含对所有受此事件影响的人的同情。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之间的关系。
### 总体评价
韦庄的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在内容上深邃丰富,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度思考。诗中将自然与人事巧妙结合,不仅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的警醒,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要勇于反思,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