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án tōng

咸通

作者:韦庄 
xiāng féng jù cǐ dì     cǐ dì shì hé xiāng
相逢俱此地   此地是何乡
cè mù bù chéng yǔ     fǔ xīn kōng zì shāng
侧目不成语   抚心空自伤
jiàn gāo wú niǎo dù     shù àn yǒu bīng cáng
剑高无鸟度   树暗有兵藏
dǐ shì zhēng xī jiāng     nián nián shù luò yáng
底事征西将   年年戍洛阳

《咸通》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咸通》,由唐代诗人韦庄创作。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他人相遇的情景,地点是一个共同的地方,但这个地方的真正身份(“何乡”)却让人心生疑惑,仿佛身处一个未知或被遗忘的角落。这里隐含了一种迷惘和对身份的质疑。

2. **侧目不成语,抚心空自伤,**
“侧目”通常指因害怕或不自在而不敢直视对方。在这句中,诗人虽与人相遇,却因某种原因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地感慨,心怀哀伤。这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无法言说的苦闷。

3. **剑高无鸟度,树暗有兵藏,**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态的战争场景。高悬的宝剑仿佛阻隔了飞鸟的翅膀,而暗沉的树木下却隐藏着士兵。这种景象既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压迫,也暗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不公的反思。

4. **底事征西将,年年戍洛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将领的深深忧虑。诗人询问为什么年复一年地派遣征西的将领去洛阳驻守,暗示了这种战争行动的无休止和对士兵生命无尽的消耗。这不仅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感叹,也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批判。

这首诗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生命、和平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细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咸通》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咸通》从一个相对复杂和深刻的角度描绘了一个战争年代的场景,充满了对历史、人性、命运的深沉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背景与情感

这首诗似乎描绘了一个战争时期士兵们聚首的场景,他们或许在商议或聚会,但在面对战争的残酷和无尽的苦难时,他们无法表达真正的感情,只能“侧目不成语”。这种沉默是他们内心痛苦的外在表现,是对战争给个体和集体带来的巨大创伤的无声哀叹。

### 诗句解析

1. **“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诗人用“此地”双关,一方面指具体的地点,另一方面暗示这个地点并非安逸的家乡,而是战争的场所。这引发了读者对家乡与战场的对立联想,以及人物内心的失落与迷茫。

2. **“侧目不成语,抚心空自伤”**:这句话描绘了人物在面对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无法言说的痛苦时的状态。他们似乎有话要说,但又无法表达,只能通过抚心(抚慰自己)来试图缓解内心的痛苦。这表达了对战争无言的控诉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切反思。

3. **“剑高无鸟度,树暗有兵藏”**: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氛围和环境。剑高无人能过,表明了战争的危险和恐怖;树暗则意味着隐藏的危险,这里“兵藏”既指实际存在的军队,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阴影和不安。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阴暗面和对自然世界的破坏。

4. **“底事征西将,年年戍洛阳”**: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为什么征战的将领要年年戍守洛阳?这不仅仅是对具体事件的询问,也是对战争意义的反思。在诗人的笔下,战争的代价被放大,不仅是身体上的牺牲,更有精神上的痛苦和对未来的迷茫。

### 总结

《咸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不仅关注个体的痛苦,也反思了战争的本质和意义,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无情的批判。这首诗是韦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深度思考和艺术创作的体现,其蕴含的情感复杂而丰富,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韦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