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xī
忆昔
nuǎn sī wú lì zì yōu yáng qiān yǐn dōng fēng duàn kè cháng |
暖丝无力自悠扬 牵引东风断客肠 |
wài dì jiàn huā zhōng jì mò yì xiāng wén lè gèng qī liáng |
外地见花终寂寞 异乡闻乐更凄凉 |
hóng chuí yě àn yīng hái shú lǜ rǎn huí tīng cǎo yòu fāng |
红垂野岸樱还熟 绿染回汀草又芳 |
jiù lǐ ruò wèi guī qù hǎo zi qī diāo xiè lǚ ān wáng |
旧里若为归去好 子期凋谢吕安亡 |
《忆昔》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忆昔》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 这一句通过描写温暖的春日里悠扬的春丝,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仿佛这无力的春丝在牵引着东风,触动了诗人漂泊异乡、远离故土的愁肠。
2.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地见到鲜花盛开时的孤独感,以及在异乡听到音乐时的凄凉心情。这里用“终寂寞”和“更凄凉”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3.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 这两句描绘了春季田野间樱花盛开,绿草茵茵的美丽景象。诗人在这里运用自然美景来反衬自己的离愁别绪,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的欣赏,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4.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 最后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失去好友的哀痛。子期和吕安,都指的是知音难觅、友情珍贵的典故。诗人以这两句话反思自己是否应该回到故乡,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挚友的悲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忆昔》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深情地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漂泊异乡、远离故乡的无奈和哀愁。
《忆昔》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忆昔》是一首深沉而富有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一系列自然景象和情感体验,表达出了对过去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哀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基调**:全诗以一种深沉哀愁的基调展开,诗人通过描述异乡的景色和听到的乐声,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身在异地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2. **自然景物与情感的融合**:
-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用“暖丝”比喻飘荡在春风中的柳絮,虽无力自主却随风悠扬,勾勒出一种既无力抗争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过往的深切怀念。
-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通过描写樱花成熟、野草又绿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虽然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但对于身处异乡、远离亲人的诗人来说,却是加倍的孤独和哀愁。
-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乐声的哀伤感,即使在异乡见到熟悉的花,听到熟悉的音乐,也会勾起内心的孤寂与悲伤。
3. **对过去的回忆与反思**:
-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通过提到“旧里”的归去是否好的疑问,以及“子期”(《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的知音俞伯牙)、“吕安”的离世(古代典故中吕安以才名著称,后因遭祸离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失去的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这里的“子期”可能暗指知音难寻,而“吕安”则可能象征着失去的才华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4. **整体意境**: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诗人个人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伤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失去的知音和美好时光的哀悼。韦庄以深情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和表现。
这首诗在艺术上展现了韦庄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诗歌技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传达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长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