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n rì

春日

作者:韦庄 
xī yīn zhēng yuǎn xiàng jīn wēi     mǎ chū yú guān yī niǎo fēi
昔因征远向金微   马出榆关一鸟飞
wàn lǐ zhǐ xié gū jiàn qù     shí nián kōng zhú sāi hóng guī
万里只携孤剑去   十年空逐塞鸿归
shǒu zhāo dōu hù xīn jiàng lǔ     shēn zhe wén huáng jiù cì yī
手招都护新降虏   身着文皇旧赐衣
zhǐ dài yān chén bào tiān zi     mǎn tóu shuāng xuě wèi bīng jī
只待烟尘报天子   满头霜雪为兵机

《春日》古诗词释义:

这首韦庄的《春日》诗,从字面上看并不以描绘春景为主,而是以一个征战边疆的士兵的口吻,回顾了他十年从军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以下逐段解释诗意:

### 昔因征远向金微, 马出榆关一鸟飞
这两句是回忆过去的经历。"昔因征远向金微",意为“昔日因征讨远方而远赴金微山”。金微山,在古代指北方的一座山脉,用以象征边疆或战场。"马出榆关一鸟飞",马蹄声起,如同一只鸟儿从榆关(即山海关,是中国古代边防要塞之一)飞去,这里既描绘了远征时的壮阔场面,也暗示了旅程的孤独与艰辛。

### 万里只携孤剑去, 十年空逐塞鸿归
“万里只携孤剑去”,意味着士兵只身携带一剑,行走了万里之遥,展现了其独自远征的勇气和决心。“十年空逐塞鸿归”,这十年间,士兵仿佛追逐着边塞的大雁(鸿雁),看似漫无目的,实际上暗含着对归途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这一句同时也表达了战争的漫长与士兵内心的疲惫。

### 手招都护新降虏, 身着文皇旧赐衣
这两句描述的是士兵在战场上的作为和经历。“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士兵亲自招降了新投降的敌军。"都护"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军事长官,这里借指前线指挥官。"身着文皇旧赐衣",意味着士兵身上穿着是以前的皇帝(文皇)赐予的衣裳,象征着皇恩浩荡和对过去的荣耀回忆。

### 只待烟尘报天子, 满头霜雪为兵机
最后两句表达了士兵对未来的期待与准备。“只待烟尘报天子”,意为“只等烽烟报答给天子”,暗含士兵愿意继续为国家征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为国家带来胜利的消息。“满头霜雪为兵机”,这里使用了比喻,形容士兵多年征战后的苍老和岁月的流逝,同时也象征着对战争的不屈和对胜利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士兵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准备着为国效力,直至生命的尽头。

整首诗通过士兵的视角,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辛与忠诚,以及对国家和平的渴望,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坚定。

《春日》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春日》这首诗是通过对一个经历过长途征战的老兵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复杂的情感和历史变迁的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空跨度与个人经历**:诗的开篇“昔因征远向金微, 马出榆关一鸟飞”,描绘了主人公远征的起点和过程,以马的行进、鸟的飞翔隐喻征途的遥远与孤独,展现了主人公从金微(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边疆)到榆关(古代关隘名)的艰苦行程。

2. **物质与精神的匮乏**:“万里只携孤剑去, 十年空逐塞鸿归”中,“万里”、“孤剑”和“十年”等词汇,凸显了主人公长时间的单枪匹马的战斗与生活,暗示了他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孤寂与匮乏。而“空逐塞鸿归”则可能寓含着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战斗,但最终回归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成果,或是隐喻着主人公在战斗中未达成最初的目标。

3. **荣誉与身份的象征**:“手招都护新降虏, 身着文皇旧赐衣”中,“都护”是古代边疆地区负责军政管理的高级官员,此处可能指代了主人公在战斗中的身份和地位。身着“文皇旧赐衣”则可能是对皇帝或朝廷给予的荣誉或恩赐的象征,显示了他在军中的地位和身份。

4. **奉献与牺牲**:“只待烟尘报天子, 满头霜雪为兵机”表现了主人公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他期待着报效国家的时刻,即使两鬓斑白,满头白发,也愿意为了国家的军事策略和国家的安危继续战斗。

5. **情感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引发了对历史、战争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孤独与挑战、荣誉与牺牲,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探讨了战争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努力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韦庄的《春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是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思考的结合。

韦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