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ā shū nán yóu què guī yīn xiàn hè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作者:韦庄 
jǐ shí wén chàng kǎi xuán gē     chǔ chù tún bīng wèi dǎo gē
几时闻唱凯旋歌   处处屯兵未倒戈
tiān zi zhǐ píng hóng pèi zhuàng     jiāng jūn kōng shì zǐ rán duō
天子只凭红旆壮   将军空恃紫髯多
shī tián hàn shuǐ lián jīng fù     xuè rǎn xiāng yún jiē chǔ bō
尸填汉水连荆阜   血染湘云接楚波
mò wèn liú lí nán yuè shì     zhàn yú kōng yǒu jiù shān hé
莫问流离南越事   战馀空有旧山河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古诗词释义: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对家叔南游归来并取得胜利后的献贺之诗,描绘了战后的情景,赞颂了胜利的功臣,并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和反思。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几时闻唱凯旋歌,处处屯兵未倒戈,**
这句表达对何时能够听到凯旋之歌的期待,同时指出在战争期间,军队虽驻扎各地,但并未出现叛乱,稳定了战局。

2. **天子只凭红旆壮,将军空恃紫髯多,**
此句描述了统治者的治军方式,只依靠军队的旗帜来增强威望(红旆象征军队),而将军们则仅仅依赖自己的年龄或外貌(紫髯,通常被视为成熟和经验的象征)来树立权威,暗含对这些表面形式的不信任。

3. **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尸体堆积如山,连绵不绝,直到汉水与荆山,鲜血染红了天空,直至湘云与楚江交汇之处,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血腥与破坏。

4. **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过去战乱的反思。作者劝告人们不要再去追问南越(指南方地区)流离失所的百姓之苦,战争过后留下的只是曾经的山河,提醒人们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损失。

整首诗在对胜利者的赞颂中,也蕴含着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是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一种深沉思考。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以深沉的历史眼光和悲愤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破败荒凉的场景,同时暗含了对战争残酷性和政权更迭的深刻反思。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句“几时闻唱凯旋歌”,用反问表达了对和平回归的渴望。在长期的战争之后,人们期盼着胜利的歌声响起,代表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来临。然而,紧接着的“处处屯兵未倒戈”却揭示了现实的复杂性。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军队依然存在,未放下武器,这预示着战争的创伤并未完全愈合,和平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天子只凭红旆壮,将军空恃紫髯多”,这两句以讽刺的手法,指出统治者的形象和权威依赖于外在的象征,如红色的旗帜和紫色的胡须,并非真凭实力和德行。这暗示了政权的虚伪和不可靠,以及权力的不稳定性。

“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这两句通过极富冲击力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山河因战争而蒙上了一层血色,充满了死亡与痛苦。这种惨象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哀悼。

“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之后,人们对过去的和平岁月只能在心中怀念。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后破败景象的无奈,同时也对未来的和平寄予了希望,虽然恢复旧日山河的愿景可能遥不可及。

整首诗在对战争的反思中,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期盼。

韦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