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ǔ jūn huí gē

睹军回戈

作者:韦庄 
hàn huáng wú shì zàn yóu fén     dǐ shì hú lí xiào zuò qún
汉皇无事暂游汾   底事狐狸啸作群
yè zhǐ bì tiān zhàn jìn fēn     xiǎo mó gū jiàn wàng qín yún
夜指碧天占晋分   晓磨孤剑望秦云
hóng jīng bù juǎn fēng zhǎng jí     huà jiǎo xián chuī rì yòu xūn
红旌不卷风长急   画角闲吹日又曛
zhǐ jìng yǒu zhēng xū yǒu zhàn     luò yáng hé yòng jiǔ tún jūn
止竟有征须有战   洛阳何用久屯军

《睹军回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韦庄所作的《睹军回戈》,全诗共有四句,表达了作者在目睹军队返回时的所思所感。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这一句通过历史的类比,以“汉皇”代指古代帝王,意指这位帝王在无战事时出游汾水之滨。"底事"在此询问原因,"狐狸"在这里是喻指作乱者,"啸作群"意味着这些作乱者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势力。整句意为,在古代帝王无战事之时,为何一些作乱者会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势力?

2.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夜晚和清晨的景象。"碧天"指的是清澈的夜空,"晋分"可能暗示了即将控制的地区,而"晓磨孤剑望秦云"则描绘了清晨时分,一位将领独自在剑边磨剑,凝望秦地的云雾,暗示了他正蓄势待发,准备进行军事行动。整句表达了一种准备战斗的氛围。

3. **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红旌"指的是军旗,"不卷"意味着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风长急"则描述了风力强劲,暗示着战事的紧迫。"画角"是古代军中吹奏的号角,"闲吹"可能意味着在非战斗时的例行吹奏,"日又曛"则表示夕阳西下。整句通过描述战旗在风中飘扬、号角在日落时吹奏的景象,表达了战事的紧张和军营生活的宁静与庄严并存的复杂情感。

4.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止竟"可以理解为最终、终究的意思,"有征"指有战争需要,"须有战"则意味着必须面对战斗。"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都城之一,"屯军"则指驻扎军队。整句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最终需要战斗,那么必须做好战斗的准备,为什么要在洛阳长时间驻扎军队呢?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长久驻扎军队的不解和反思,也隐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惕。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出游和军队行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军队状态的关注和反思。

《睹军回戈》古诗词赏析:

《睹军回戈》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诗词。韦庄是唐代后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军营中的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作者对战争无端引发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设定**:首句“汉皇无事暂游汾”表明诗的背景设定在历史上,可能隐喻为唐朝时期,描述的是帝王短暂出游汾水地区的情景。接下来的“底事狐狸啸作群”则揭示了平静表面下可能潜藏的动荡与危机。

2. **战争的兴起**:“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这两句描述了军队在夜晚准备,磨剑指向未来可能的战斗方向,而“望秦云”则象征着对远方敌军的警觉与准备。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军队备战的紧张与严肃。

3. **战场的场景**:“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这是对战场环境的描写。不卷的红旌(军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画角”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号角,发出的声音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悲凉,表达了战争的肃杀和时间的流逝。

4. **对战争的反思**:“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这两句是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反思。诗人似乎在质疑为什么需要长期屯兵,如果只是为征伐而战,为何不能避免战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的深切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和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向往。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触及了对社会和历史深层次的探讨。

韦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