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dù wǎn tiào
中渡晚眺
guān zhōng qún dào yǐ xīn lí guān wài yóu wén yǔ xí fēi |
关中群盗已心离 关外犹闻羽檄飞 |
yù yuàn lǜ shā sī zhàn mǎ jìn chéng hán yuè dǎo zhēng yī |
御苑绿莎嘶战马 禁城寒月捣征衣 |
màn jiào hán xìn bīng tú dì bù jí liú kūn xiào jiě wéi |
漫教韩信兵涂地 不及刘琨啸解围 |
zuó rì tún jūn hái yè dùn mǎn chē kōng zài luò shén guī |
昨日屯军还夜遁 满车空载洛神归 |
《中渡晚眺》古诗词释义:
### 中渡晚眺
#### 韦庄
关中群盗已心离, 关外犹闻羽檄飞,
**解释:** 开篇“关中群盗已心离”表达了关中地区曾经的盗贼虽然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关外犹闻羽檄飞”则指出盗贼的威胁依然存在,他们的消息和行动依然频繁,显示着外界对关中的不安全感。
御苑绿莎嘶战马, 禁城寒月捣征衣,
**解释:** “御苑绿莎嘶战马”描绘了一幅绿草如茵的皇家园林中,战马嘶鸣的景象,象征着和平与战乱并存的复杂局势。“禁城寒月捣征衣”则展现了在寒冷的月光下,妇女们正在为远征的士兵缝制衣物的场景,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离别和家庭的思念。
漫教韩信兵涂地, 不及刘琨啸解围,
**解释:** “漫教韩信兵涂地”用典韩信的兵法和战争智慧,这里表达了对当前战事不利局面的无奈和批评,意为即便如韩信那样智慧的军事领袖也不能改变现状。“不及刘琨啸解围”则是对当前领导者或政府缺乏应对危机能力的讽刺,引用刘琨夜中鸣金召集士兵的故事,象征紧急情况下的动员能力,反衬当前形势的不力。
昨日屯军还夜遁, 满车空载洛神归,
**解释:** “昨日屯军还夜遁”描述了军队在前一日集结防守,却在夜晚悄悄撤退的尴尬和失败,暗示了防御的失败和领导层的决策失误。“满车空载洛神归”则可能比喻军队撤退时满载而归的“洛神”既可能是虚无的象征,也可能暗指撤退时带走了不必要的财物,或是反映了军队撤退的尴尬场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领导层决策的批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事频仍的背景,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中渡晚眺》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中渡晚眺》是一首描绘历史与战争主题的诗作。诗中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与背景描绘
首联“关中群盗已心离, 关外犹闻羽檄飞”描绘了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背景。关中地区曾经是战争的重灾区,但现在似乎已经有了缓和。然而,关外仍然不时传来紧急的战报。这里的“群盗已心离”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隐喻,暗示了某个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厌倦和逃离,而“羽檄飞”则直接描绘了战场的紧张与危机。
### 中间两联的历史反思
“御苑绿莎嘶战马, 禁城寒月捣征衣”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对日常生活的冲击,即便是皇宫内苑也难以幸免。绿色的莎草与嘶鸣的战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无处不在。而“寒月捣征衣”则以细腻的场景刻画,展示了士兵远征的艰苦生活,月光下的捣衣声代表着家人的思念与担忧。
### 后两联的历史思考
“漫教韩信兵涂地, 不及刘琨啸解围”这两句运用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思考。韩信在汉朝的战争中以智谋和勇气著称,而刘琨则以声援声援解围而闻名。韦庄在这里似乎在探讨,虽然智谋和勇气在战争中至关重要,但历史的进程往往难以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
### 尾联的感慨与结束
“昨日屯军还夜遁, 满车空载洛神归”这一结尾,充满了深沉的感慨。描述了昨日还在战场上的军队,今夜却悄无声息地撤退,车上满载的可能是战利品或是失败与疲惫。洛神归的典故,也许暗示了战争的无情和最终的无果,令人反思战争的本质和意义。
整体来看,《中渡晚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战争对个人与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