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yuán xiàn ( zhè xī zuò )
上元县(浙西作)
hé yān hé lù xuě lí pī jīn ruǐ hóng xū shàng mǎn zhī |
和烟和露雪离披 金蕊红须尚满枝 |
shí rì shēng gē yī xiāo mèng zhù luó yīn yǔ shī xī shī |
十日笙歌一宵梦 苎萝因雨失西施 |
juǎn liù bǎi jiǔ shí qī |
卷六百九十七 |
《上元县(浙西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上元县(浙西作)》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描绘了上元县(浙西的县)上元节时的景象和氛围。全诗充满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以下是逐句解析:
1. **和烟和露雪离披, 金蕊红须尚满枝,**
- “和烟和露雪离披”:这句描绘了上元县在早春时节的景色,烟雾和露水交织在一起,雪花纷飞,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
- “金蕊红须尚满枝”:接着,诗中描绘了枝头上仍盛开的花朵,金色的花蕊和红色的花须,虽是初春,却已绽放,充满生机与活力。
2. **十日笙歌一宵梦,**
- “十日笙歌”:这里的“十日”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与歌声。这句描述了上元节期间,连续多日的欢歌盛宴,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 “一宵梦”:一夜的梦,比喻在欢歌与梦境中的狂欢,可能暗示上元节的夜晚人们沉醉于节日的欢乐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梦想的世界。
3. **苎萝因雨失西施,**
- “苎萝”: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苎萝山是西施的故乡。这里“苎萝”代指西施,可能是指美丽的女子。此句可能有双关之意,表面上描述雨后美丽的女子(象征西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但实际上可能隐喻上元节因天气变化或某种因素而不如预期的盛大。
4. **卷六百九十七**:这句可能是指诗集或目录的排列号,而非诗歌内容的一部分。在古文集中,按照作品的数量进行排序,以“卷”作为单位来区分不同的篇章或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节日气氛的描绘,展示了上元节期间浙西地区繁华热闹的场景,同时也通过“西施”这一典故,增添了几分深意,可能暗含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感慨,或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上元县(浙西作)》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上元县(浙西作)》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其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美与意境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元县春天的迷人风光,以及通过特定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描写手法与意象
**首句**:“和烟和露雪离披, 金蕊红须尚满枝”,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烟和露”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暗示了春天的轻柔与细腻。同时,“雪离披”可能指的是早春时节雪尚未完全融化的情景,与“金蕊红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金蕊红须”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分植物的生机与美丽,金黄色的花朵与红色的花蕊交相辉映,营造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 题材与主题
**中间两句**:“十日笙歌一宵梦, 苕萝因雨失西施”,这两句展现了上元县庆祝上元节的热闹场景与对过去的怀念。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赏花灯、奏乐歌、赏月等活动。通过“十日笙歌”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而“一宵梦”则可能是对短暂美好时光的感喟。同时,将“西施”这一历史人物与“雨”联系起来,暗指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节日的欢乐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引人深思。
### 结语
**尾句**:“卷六百九十七”可能是指诗集的排列位置或序号,与诗歌内容直接关联不大,但作为一首完整的诗歌,它完整地展示了韦庄对春天美景的细腻观察与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触及了人类情感的细腻层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时间的感悟。
韦庄的这首诗通过精妙的自然描绘与情感寄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既具艺术价值,也富含哲理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