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zài xìng liáng yáng
闻再幸梁洋
jiàn yè chéng biān jiǎng dì cí sù rán qīng gǔ jiù fēng zī |
建业城边蒋帝祠 素髯清骨旧风姿 |
jiāng shēng shì jī qín jūn pò shān shì rú kuāng jìn zuò wēi |
江声似激秦军破 山势如匡晋祚危 |
cán xuě lǐng tóu míng zǔ liàn wǎn xiá yán wài cù jīng qí |
残雪岭头明组练 晚霞檐外簇旌旗 |
jīn líng kè lù fāng liú luò kōng zhù huí luán diàn jiǔ zhī |
金陵客路方流落 空祝回銮奠酒卮 |
《闻再幸梁洋》古诗词释义:
《闻再幸梁洋》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表达了作者听到唐僖宗再次前往梁洋(今陕西汉中)的朝思暮想之情,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为背景。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建业城边蒋帝祠, 素髯清骨旧风姿**
建业城,即今天的南京,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蒋帝祠,这里可能指的是祭祀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的祠庙,他的庙号为“大帝”,也有“蒋帝”的称谓。整句描述了在建业城边,有一个纪念孙权的祠堂,祠堂内供奉的孙权雕像,有着白色的胡须和清瘦的面容,给人一种沉稳而有风骨的印象。
2. **江声似激秦军破, 山势如匡晋祚危**
这两句通过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秦军攻破江河之声的壮烈,象征着孙权时期东吴的军事胜利,以及山势的险峻来暗示东吴政权的稳固。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暗示着晋朝(公元266年至420年,继三国之后的政权)可能面临的危机,用以比喻唐僖宗再次前往梁洋时的时局紧张。
3. **残雪岭头明组练, 晚霞檐外簇旌旗**
“残雪岭头明组练”描述了雪后山岭上的景象,组练是古代士兵装备的一种比喻,这里指士兵们身着甲胄,代表着唐朝军队的整装待发或在行进。而“晚霞檐外簇旌旗”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下的宫殿或官署外,旌旗密布,色彩斑斓的景象,象征着朝廷的威严和军队的集结。
4. **金陵客路方流落, 空祝回銮奠酒卮**
“金陵客路方流落”反映了作者身处离乡背井、四处漂泊的状态,这里金陵特指南京,是作者所在之地。暗示作者与皇室(唐僖宗)的遥远距离,以及自己的命运多舛。最后一句“空祝回銮奠酒卮”表达了作者对于唐僖宗再次南下梁洋的朝向和胜利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状况的无奈和无力表达的哀伤,暗示着作者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和对当时时局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君主的忠诚与期盼。
《闻再幸梁洋》古诗词赏析:
《闻再幸梁洋》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君主重访梁洋的感慨与期待。诗歌通过对建业城、蒋帝祠、江声、山势、残雪、晚霞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暗喻,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与对君主的殷切期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借景抒情**:首联“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以建业城的蒋帝祠起笔,通过描述祠堂内供奉的蒋帝形象,暗示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风骨。蒋帝祠的“素髯清骨”不仅描绘了蒋帝的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2. **历史与现实交织**:“江声似激秦军破,山势如匡晋祚危”通过江声和山势的描绘,暗喻历史的变迁与君主权力的兴衰。其中,“秦军破”和“晋祚危”分别用以象征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借以暗示现实中的复杂局势和君主面临的挑战。
3. **自然景观的寓意**:“残雪岭头明组练,晚霞檐外簇旌旗”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残雪、组练(古代兵器装备)和晚霞、旌旗,既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对君主力量与荣耀的赞颂,同时暗示着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4. **个人情感的流露**:“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銮奠酒卮”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自己如同“金陵客路”的落魄者,只能空自祝愿君主能够回到权力的中心,稳定局势,这反映了作者对君主的期待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表达了对现实局势的忧虑和对君主的深切期盼。全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唐代文学中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