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éi jīn líng fǔ xiāng zhòng táng yè yàn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wǔ yún yáo zhǐ hǎi zhōng yāng jīn dǐng céng chuán zhǒu hòu fāng |
五云遥指海中央 金鼎曾传肘后方 |
sān dǎo lù qí kōng yǒu yuè shí zhōu huā mù bù zhī shuāng |
三岛路岐空有月 十洲花木不知霜 |
yīn xié zhú zhàng wén lóng qì wèi shǐ xiān tóng dài jú xiāng |
因携竹杖闻龙气 为使仙童带橘香 |
yīng xiào wǒ cáo shēn shì mèng bái tóu yóu zì xué shī kuáng |
应笑我曹身是梦 白头犹自学诗狂 |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是韦庄所写的一首描述陪宴场景,表达其思想和感慨的诗词。我将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五云遥指海中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想象中的五彩祥云远远指向大海的中心,象征着高远、神秘和不凡。在这首诗的背景下,这可能寓意着宴会的豪华和超凡脱俗。
2. **金鼎曾传肘后方**:金鼎,古代盛放珍贵物品或食物的器皿,这里可能暗指宴会用的珍贵餐具或烹饪的佳肴。肘后方,即在身边,表示这些珍贵的菜肴和器具就在宴席旁,随时可取,展现了宴会的丰盛。
3. **三岛路岐空有月**:三岛,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岛。路歧,道路的岔路。这句话意味着在想象的仙境中,只有明月悬挂于空中的景象,而仙岛的道路并未在月光下显现,可能寓意对现实与虚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4. **十洲花木不知霜**:十洲,古代神话中指十座仙山。花木不知霜,意指在这些传说中的仙山之上,植物不受霜冻的影响,常青不衰。这句话可能是对美好、永恒和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5. **因携竹杖闻龙气**:竹杖,指用竹子制作的行走工具。龙气,古代传说中龙的神气,这里可能是比喻宴会的豪华氛围。这句话可能是描述在宴会上使用竹杖行走,能感受到如龙一般的庄严与大气。
6. **为使仙童带橘香**:仙童,神话中的仙人助手。橘香,橘子的香味。这句话意味着宴会中仙童们提着橘子,四处传递着清新的香味,增添宴会的雅致与愉悦。
7. **应笑我曹身是梦**:我曹,我的同僚、我辈之意。身是梦,将自身的生活视为梦境,表达了对现实的虚幻感和对过去或理想状态的向往。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感慨,即认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成功、宴会还是生活,都像梦境般不真实。
8. **白头犹自学诗狂**:白头,指老年,也象征着经历世事沧桑。自,自己。学诗狂,痴迷于诗歌创作的狂热。这句话表达了尽管年华老去,诗人依然对诗歌创作保持狂热和热爱,展现了一种不畏年老、追求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的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描绘了一场超凡脱俗的宴会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虚幻与真实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追求的坚定。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并融合了道教思想、浪漫主义色彩与文人自嘲的古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作者在宴会中的独特心境,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自然、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首句“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便以华丽的笔触,勾勒出宴会的宏大气派和华美背景。这里的“五云”象征着仙界的祥瑞,而“金鼎”则寓意着权贵与尊荣。紧接着的“肘后方”则借用了《肘后备急方》之典,暗喻知识与智慧的存在。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这一联,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三岛(瀛洲、方丈、蓬莱)和十洲(神仙居住的地方)来象征理想中的仙境与理想的追求。通过“空有月”和“不知霜”这种对比,既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
“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则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将宴会与自然、神话元素融合,增加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竹杖与龙气,仙童与橘香,不仅体现了宴会中的仪式感和神秘感,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神话的深厚情感。
最后一联“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在宴会的欢乐背后,诗人却自嘲般地认为自己和朋友们的生活可能只是如同梦境一般虚幻。然而,尽管年岁已高,他仍旧坚持写作诗歌,表现了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层次的描绘,展现了韦庄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艺术、人生与梦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