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sàn
云散
chūn yún chūn shuǐ liǎng róng róng yǐ guō lóu tái wǎn cuì nóng |
春云春水两溶溶 倚郭楼台晚翠浓 |
shān hǎo zhǐ yīn rén huà shí dì líng céng yǒu jiàn wèi lóng |
山好只因人化石 地灵曾有剑为龙 |
guān cí fèng quē pín jīng suì jiā zhù é méi dì jǐ fēng |
官辞凤阙频经岁 家住峨嵋第几峰 |
wáng càn bù zhī duō shǎo hèn xī yáng yín duàn yī shēng zhōng |
王粲不知多少恨 夕阳吟断一声钟 |
《云散》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这首诗《云散》以自然景象与情感交织,构建出一幅深沉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 - 春日的云朵和春水相互交融,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倚靠在城郭之旁的楼台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翠绿浓密,象征着时光的静好与自然之美。
2. **山好只因人化石,地灵曾有剑为龙** - 这一句运用了典故和象征。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赋予了其深刻的情感和意义,如同人们所铸的石像一样。地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历史上曾经有宝剑化身为龙,隐含着历史的传说与神秘。
3. **官辞凤阙频经岁,家住峨嵋第几峰** - 诗人辞去了朝中官职,岁月已逝。住处位于峨眉山的某座山峰上,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这里暗含着诗人对遁世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 - 诗人引用了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故事,表达了自己与王粲相似的感慨。王粲一生颠沛流离,充满忧愤。诗人此时虽处山水之间,但心中依然有着无尽的愁绪和遗憾。夕阳西下,一钟之鸣,似乎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历史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自我反思。
《云散》古诗词赏析:
《云散》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韦庄所作,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含哲理的意境。全诗可以分几个部分来赏析:
1. **开篇与背景**:“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诗人以春云、春水的交融为背景,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倚靠城郭的楼台在傍晚时分,翠绿的颜色更加浓烈。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之美,也为全诗定下了宁静、优美的基调。
2.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山好只因人化石,地灵曾有剑为龙。”这两句体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结合。山之所以显得美好,是因为曾经有人将其雕塑为石;地之所以充满灵气,是因为它曾孕育出宝剑,化为龙。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3. **官场与归隐的对比**:“官辞凤阙频经岁,家住峨嵋第几峰。”“凤阙”是指皇宫,此处代表官场的繁华与权力;“峨嵋”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山峰,代表归隐与自然的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历史人物的哀叹**:“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中借用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感伤。夕阳斜照下的钟声,似乎在吟唱着无尽的遗憾与哀愁,增添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5. **结语**:“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结尾两句通过引用王粲的故事,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更广泛的关于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层思考。
综上所述,韦庄的《云散》在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形成了一幅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深邃哲思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