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ù dù jiù jū èr shǒu
鄠杜旧居二首
wén chāng èr shí sì xiān cáo jǐn yǐ hóng yán zhǒng lù táo |
文昌二十四仙曹 尽倚红檐种露桃 |
yī dòng yān xiá rén jì shǎo liù xíng huái liǔ niǎo shēng gāo |
一洞烟霞人迹少 六行槐柳鸟声高 |
xīng fēn yè cǎi hán qīn zhàng lán rě chūn xiāng lǜ yìng páo |
星分夜彩寒侵帐 兰惹春香绿映袍 |
hé shì ài liú shī kè sù mǎn tíng fēng yǔ zhú xiāo sāo |
何事爱留诗客宿 满庭风雨竹萧骚 |
《鄠杜旧居二首》古诗词释义:
《鄠杜旧居二首》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两首诗通过描绘鄠杜(鄠县和杜陵,都位于长安附近,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旧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宁静、清幽之美的欣赏和对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
### 第一首诗
**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檐种露桃,**
这一句提到“文昌二十四仙曹”,可能是作者虚构的群体,象征着在文昌宫工作或居住的高人,文昌宫本是古代以祭祀文星文昌帝君而闻名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文化界的高雅人士。随后描述他们“尽倚红檐种露桃”,这里的“红檐”可能是指红色的屋檐,象征着高雅、富丽堂皇;“种露桃”则象征着生活与艺术的结合,露桃可能指的是在清晨露水滋润下开放的桃花,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清新。
**一洞烟霞人迹少,六行槐柳鸟声高,**
“一洞烟霞人迹少”描绘了一个烟云缭绕、仙气飘飘、人迹罕至的地方,强调了此处的幽静和超脱世俗。接着“六行槐柳鸟声高”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槐柳的叶子随风摇曳,鸟鸣声清脆悦耳,这种生机勃勃又不失宁静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星分夜彩寒侵帐,兰惹春香绿映袍,**
“星分夜彩寒侵帐”描写夜晚的星空斑斓,寒冷的夜色似乎在帐篷上留下了印记,这里可能象征着作者在夜晚的思考和感悟。而“兰惹春香绿映袍”则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兰花的香气与绿叶的映衬,使袍子也仿佛散发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
**何事爱留诗客宿,满庭风雨竹萧骚?**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诗人的留宿之邀,以及对风雨中竹林的感慨。通过这一邀请,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文人雅士的尊重与欣赏,也通过“竹萧骚”(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
### 第二首诗
由于没有直接给出第二首诗的原文,我将依据对首首诗的理解模式,推测其可能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首诗可能从另一角度继续描绘鄠杜旧居的景象,或是表达对这个地方历史、文化或者人情的追忆。其内容可能会包括对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进一步展现作者对于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文化的深情眷恋。具体细节和情感表达,需要直接阅读和理解诗歌原文才能获得更准确的解读。
《鄠杜旧居二首》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鄠杜旧居二首》一诗,充分展示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诗意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宁静、超脱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第一首**中,首句“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檐种露桃”展现了作者对旧居周围环境的描绘,将文昌阁的学士、仙人形象与红檐、露桃结合,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红桃寓意着吉祥与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象征着作者对于追求学问、追求卓越的向往。
**第二句**“一洞烟霞人迹少,六行槐柳鸟声高”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烟霞、人迹少体现了山洞深处的幽静与神秘,而六行槐柳与鸟声高则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静中有动,动中带静,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第三句**“星分夜彩寒侵帐”则转而描绘夜晚的景象,星分夜空,寒气侵入帐中,夜色中透露出一丝凉意,同时也衬托出夜的宁静与深邃。这一句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借夜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或为对宁静的向往,或为对岁月流转、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四句**“兰惹春香绿映袍”通过“兰”和“春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绿叶映衬着诗人的袍服,既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融入自然的美好情愫。
**第五句**“何事爱留诗客宿,满庭风雨竹萧骚”则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风雨中的竹子萧萧作响,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美,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同时透露出作者对于客人留宿的温馨与满足,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鄠杜旧居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是一首充满诗意、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