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 qián táo
庭前桃
shí nián shēn shì gè rú píng bái shǒu xiàng féng lèi mǎn yīng |
十年身事各如萍 白首相逢泪满缨 |
lǎo qù bù zhī huā yǒu tài luàn lái wéi jué jiǔ duō qíng |
老去不知花有态 乱来唯觉酒多情 |
pín yí lòu xiàng chūn piān shǎo guì xiǎng háo jiā yuè zuì míng |
贫疑陋巷春偏少 贵想豪家月最明 |
qiě duì yī zūn kāi kǒu xiào wèi shuāi yīng jiàn tài jiē píng |
且对一尊开口笑 未衰应见泰阶平 |
《庭前桃》古诗词释义:
《庭前桃》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韦庄创作,全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感慨自己这十年的生平就像浮萍一样无根无固定,飘荡不定。这里用“如萍”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漂泊不定,暗含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忧虑。
2. **白首相逢泪满缨**:到了老年,作者与老友相逢,不禁泪流满面。这里的“泪满缨”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白首是老年人的象征,表达出岁月无情,老去的悲哀。
3. **老去不知花有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然界的美好(如花开的美景)已不再那么敏感和欣赏,这是对老年人感官敏感度下降的描写,也隐含着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无奈。
4. **乱来唯觉酒多情**:在乱世中,作者感到只有酒能给他带来情感上的慰藉,似乎酒能暂时忘却世事的烦恼。这里“多情”不仅指酒对人的慰藉,也可能包含对酒中麻醉自我的情绪。
5. **贫疑陋巷春偏少**:在贫困中,诗人怀疑春天似乎特别偏爱于富有的人家,而自己居住的陋巷则春意稀薄。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诗人对自身贫困生活的感慨。
6. **贵想豪家月最明**:在富贵人家中,诗人想象月亮最明亮,可能暗含着对财富和权力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讽刺,以及对社会阶级分化的批判。
7. **且对一尊开口笑**: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选择举起酒杯,对着它笑。这是在困境中寻求片刻的快乐和解脱,体现了诗人在艰难时刻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8. **未衰应见泰阶平**:在尚未完全衰老之前,诗人希望能看到社会趋于稳定、公正,太平盛世即将到来。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表现出诗人的理想主义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和平与公正的期待。
《庭前桃》古诗词赏析:
《庭前桃》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韦庄创作,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世事变迁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承转合的结构**:
- **起**:首句“十年身事各如萍”,运用比喻,将自己十年来的经历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飘忽不定。
- **承**:第二句“白首相逢泪满缨”,写与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时的场景,眼中满是泪水,既表达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感慨,也体现了对老友的深切思念。
- **转**:中间两联“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和“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转折深刻,从个人经历转向对世态的观察。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变得迟钝,唯独在乱世中更加依赖酒,反映了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自我麻醉的心态。同时,对贫富差距的感慨,也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 **合**:尾联“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诗人转而表达一种达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选择乐观面对,寄希望于未来的和平与安定。这种结束方式,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2. **情感表达**:
-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诗中虽有对命运不公、世事变迁的哀叹,但并未沉溺于消极情绪中,而是以一种相对乐观和超脱的态度面对。体现了韦庄诗作中常见的情感表达特点——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 **深沉与哲思**: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学和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3.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韦庄在本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如“泪满缨”、“陋巷”、“豪家”等词,既形象又富含寓意,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典故与比喻**:运用了“如萍”、“乱来”、“泰阶平”等比喻和典故,不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庭前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的诗作,通过韦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未来希望的深刻反思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