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 huā
残花
hún guī liáo kuò pò guī yān zhǐ zhù rén jiān shí bā nián |
魂归寥廓魄归烟 只住人间十八年 |
zuó rì shī sēng qún dài shàng duàn cháng yóu xì pí pá xián |
昨日施僧裙带上 断肠犹系琵琶弦 |
《残花》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这首《残花》诗,通过对残花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哀愁与对生命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1. **魂归寥廓魄归烟, 只住人间十八年,**
这句诗通过“魂归寥廓魄归烟”的表达,描绘了一种生命短暂、逝去之后魂魄飘散至辽阔宇宙,形体化为烟雾的状态。这里的“寥廓”指的是广阔、空旷的宇宙,象征着生命的终了。接着,“只住人间十八年”则强调了生命的短暂,暗示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深刻感受和惋惜。
2. **昨日施僧裙带上,**
这句诗描述了昨日之景,可能是在说一个女子将裙子献给僧人的往事。这一场景充满了佛教文化的色彩,或许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美好回忆,或者是对某种纯洁、超脱世俗情感的向往和怀念。
3. **断肠犹系琵琶弦。**
最后一句“断肠犹系琵琶弦”,通过“断肠”一词,表达了深深的悲痛之情。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常在诗词中与悲情、离愁相关联。这句诗可以理解为,即便在生命终结的时刻,对美好事物(这里可能是指某段情感或记忆)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依然如同琵琶弦上的旋律,激荡人心,难以忘怀。整个句子以琵琶弦的断绝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以及在这一终了中,对过往情感的依依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残花的拟人化描绘,展现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深刻哀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残花》古诗词赏析:
这首《残花》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作品,通过对残花的描绘,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色彩。全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借花喻人,富有象征意味。
首句“魂归寥廓魄归烟”将花的灵魂比作升入天际的寥廓,其魄则化为飘散的烟雾,形象地表现了花的凋零与消逝,暗示生命短暂、终将归于虚无。花的“魂”与“魄”的归宿,与“只住人间十八年”形成了强烈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道出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两句,以昨日之花施予僧人的裙带为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瞬间逝去。此处“琵琶弦”不仅指乐器,也是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象征。断肠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哀伤与不舍。而“犹系”二字,更是加强了这种情感的延续与不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残花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韦庄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与美丽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