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tóng nián wéi xué shì huá xià tú zhōng jiàn jì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
chéng biān rén yǐ xī yáng lóu chéng shàng yún níng wàn gǔ chóu |
城边人倚夕阳楼 城上云凝万古愁 |
shān sè bù zhī qín yuàn fèi shuǐ shēng kōng bàng hàn gōng liú |
山色不知秦苑废 水声空傍汉宫流 |
lǐ sī bù xiàng cāng zhōng wù xú fú yīng wú wù wài yóu |
李斯不向仓中悟 徐福应无物外游 |
mò guài chǔ yín piān duàn gǔ yě yān zōng jì shì dōng zhōu |
莫怪楚吟偏断骨 野烟踪迹似东周 |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古诗词释义:
韦庄的这首《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是诗人韦庄在旅途中的感怀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流露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城边人倚夕阳楼,城上云凝万古愁,山色不知秦苑废,水声空傍汉宫流,**
- **城边人倚夕阳楼**: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刻,人在城边的楼台上倚靠着,眺望远方的景象。夕阳的余晖给整个场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色彩。
- **城上云凝万古愁**:在城楼之上,云层凝聚,仿佛承载了无数年的忧愁。这里用“万古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山色不知秦苑废**:山色依旧,但已不知秦朝宫殿的兴衰。秦苑(指秦朝的宫殿)的废墟已经不为山色所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水声空傍汉宫流**:流水依然围绕着汉朝的宫殿潺潺而过,但宫殿已空,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这里对比了秦、汉两朝的兴衰,强调了历史的无情。
2. **李斯不向仓中悟,徐福应无物外游,**
- **李斯不向仓中悟**:引用李斯的故事,李斯曾是秦朝的丞相,因为没有在秦始皇的粮仓内悟出自己命运的走向,最终身败名裂。这里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决策的反思。
- **徐福应无物外游**:徐福是传说中的航海探险家,被派遣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消失于东海。这里用“物外游”比喻追寻无法得到的东西,暗示了对无谓追求的反思。
3. **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
- **莫怪楚吟偏断骨**:楚吟,是指楚国的诗歌。这里借指诗人的情感之深,仿佛断骨,难以言喻。诗人用“楚吟”表达了对过往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 **野烟踪迹似东周**:野烟弥漫,仿佛勾勒出了东周时期的景象。这里通过烟雾缭绕的自然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朦胧和遥远,以及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和世事无常的深切感慨,以及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之情。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的意象**:“城边人倚夕阳楼, 城上云凝万古愁” 开篇以夕阳下的城市为背景,通过“倚”、“凝”等动词,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富含情感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内心的沉郁。
2. **山色与水声**:“山色不知秦苑废, 水声空傍汉宫流” 这两句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山色无言,似乎对秦朝的兴衰无感,水声空流,似乎仍然环绕着汉宫的旧址,表现出自然与历史的永恒,以及对过往的追忆。
3. **历史人物的引用**:“李斯不向仓中悟, 徐福应无物外游” 引用了李斯和徐福两个历史人物。李斯是秦朝的宰相,因沉迷于权力而受到历史的批评;徐福则是传说中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使者。通过这两个例子,作者可能在反思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命运,表达了对权力与理想的反思。
4. **情感的深化**:“莫怪楚吟偏断骨, 野烟踪迹似东周” 最后两句以“楚吟”(楚国的诗歌)比喻自己深沉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哀伤相连结,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同时,将这种感慨比作“断骨”,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深邃与痛苦。而“野烟踪迹似东周” 则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遥远感和对过往的追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感慨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富含哲理、情感丰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