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áng ān qīng míng

长安清明

作者:韦庄 
bǐ nóng chū dào hàn zhōu chéng     guō yì lóu tái chù mù jīng
比侬初到汉州城   郭邑楼台触目惊
sōng guì yǐng zhōng jīng pèi sè     jì hé fēng lǐ guǎn xián shēng
松桂影中旌旆色   芰荷风里管弦声
rén xīn bù shì jīng lí luàn     shí yùn hái yīng què tài píng
人心不似经离乱   时运还应却太平
shí rì zuì mián jīn yàn yì     lín qí wú hèn liǎn bō héng
十日醉眠金雁驿   临岐无恨脸波横

《长安清明》古诗词释义:

这首韦庄的《长安清明》通过几幅生动的场景描绘出一幅清明时节,长安城内外热闹而又平静的画面。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首句**:“比侬初到汉州城, 郭邑楼台触目惊。”
这里“比侬”指的是作者自己,首句表达了作者初到汉州城(这里似为指长安)时的震惊和好奇,描绘出城中楼台巍峨,建筑雄伟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句**:“松桂影中旌旆色, 芰荷风里管弦声。”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长安清明时节的景象。在松树和桂树的影子下,可以看到旗帜的颜色,似乎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在芰荷(荷花)随风摇曳的声音中,隐约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声。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第三句**:“人心不似经离乱, 时运还应却太平。”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在经历了离乱之后,人们的心境不再那么紧张和忧虑,仿佛整个时代都恢复了和平与安宁。这反映了作者对当前社会安定的欣慰和感慨。

**末句**:“十日醉眠金雁驿, 临岐无恨脸波横。”
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作者在长安的金雁驿(想象中的地名,以金雁为名,可能寓意着美好或吉祥)享受了十日的醉眠,似乎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在离别之际(“临岐”),作者没有表现出遗憾或悲伤,而是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分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各种离合。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长安城内外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安宁和生活态度的感慨。

《长安清明》古诗词赏析:

韦庄的《长安清明》是一首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游历长安的诗,充满了对历史、人事和自然景色的感慨。通过诗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情绪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及自然与人心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 开篇的描述
诗的开头“比侬初到汉州城, 郭邑楼台触目惊”即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初到汉州城(即长安)的震撼感。这里的“汉州”实际上是指长安,韦庄以“汉州”这一称谓,让读者能够联想到历史的辉煌与变迁。郭邑楼台,是长安的标志之一,代表着古都的繁华与威严,触目惊心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建筑,更是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松桂影中旌旆色, 芰荷风里管弦声”这两句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松桂的苍翠与旌旗的鲜艳,芰荷的轻柔与管弦的悠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相融,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社会与人心的转变
“人心不似经离乱, 时运还应却太平”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在经历了离乱之后,人心变得更为平和与宽容,预示着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与繁荣。这里的“太平”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平和,更包含了人心的平静与社会秩序的恢复。

### 结尾的情感流露
“十日醉眠金雁驿, 临岐无恨脸波横”表达了作者在长安的游历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在金雁驿的醉眠,不仅体现了作者在欣赏美景、体验风土人情时的放松与愉悦,也暗含着对旅途即将结束的依依不舍。诗人以“脸波横”描绘了女子的微嗔,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眷恋之情的一种含蓄表达,反映了作者对旅程美好记忆的珍惜。

整体而言,《长安清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社会变迁与人心的映照,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清明时节长安画卷,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思考与情感。

韦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