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ǔ rì cháng ān zuò

九日长安作

作者:王贞白 
yǔ lóu féng jì sè     xià rì yù xī xūn
庾楼逢霁色   夏日欲西曛
hóng jié bàn jiāng yǔ     fēng qū dà zé yún
虹截半江雨   风驱大泽云
dǎo biān yú tǐng jù     tiān pàn niǎo xíng fēn
岛边渔艇聚   天畔鸟行分
cǐ jǐng kān shuí huà     wén wēng qǐng zhuì wén
此景堪谁画   文翁请缀文

《九日长安作》古诗词释义:

### 诗词解释:

**九日长安作**
标题表明这首诗写于长安,即今陕西西安,正值九月重阳节。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长安的一次秋季探访,通过一系列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和谐。

#### 首联:庾楼逢霁色,夏日欲西曛。

首句“庾楼逢霁色”,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日子登上了庾楼,眺望远方。这里使用了“霁色”这个词,指的是雨后晴朗的天空,使得画面更为清晰,也暗示了天气的变换。

“夏日欲西曛”描述的是太阳即将下山的情景,夏季的黄昏时刻,太阳开始西沉,天空中可能出现的金黄或粉红色的云霞。

#### 颔联: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诗人看到了一道彩虹横跨江面,被雨后的水分滋润,显得格外鲜艳。“虹截半江雨”描绘了彩虹与雨水相交的画面,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风驱大泽云”则展示了江面上的云随风散去的景象,大泽指广大的水域或湖泊,风的力量驱使着云朵散开,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 颈联:岛边渔艇聚,天畔鸟行分。

颈联转换为对人活动的描写。岛边的渔艇聚在一处,可能是在等待最佳时机进行捕捞,或是在整理装备准备离开。这里展现了渔民的生活情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天畔鸟行分”描述的是远处天边,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景象,它们的轨迹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天空中画出了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这一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尾联: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

尾联总结了前文描绘的景象之美,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景色能由谁来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能用文字或画笔将其完美捕捉的期待。

“文翁请缀文”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字来纪念和描述这美丽的景象,希望能够留下这段美好的回忆和画面。文翁,通常指古代的一位官吏,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谦称,表明他愿意以文笔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长安秋季的一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画卷,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九日长安作》古诗词赏析:

王贞白的《九日长安作》是一首描绘秋日长安之景的诗作。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意象和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分为几个方面:

1. **描绘秋天的色彩和氛围**:“庾楼逢霁色,夏日欲西曛”两句话勾勒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柔和。霁色意味着雨后的晴朗,夕阳西下,给天空带来了一抹暖意。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一种从纷扰到平静的心境变化。

2.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通过彩虹与江雨、风与云的动态描绘,与之前的静谧形成了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立体感。虹作为天桥,似乎在半江雨中切割出了一条通往神秘的通道,而风驱赶着云,仿佛在讲述着自然力量的故事。

3. **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岛边渔艇聚,天畔鸟行分”两句话将镜头聚焦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界处。渔艇在岛屿边聚集,鸟群在天边飞翔,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岛、渔艇、天、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画面。

4. **抒情和哲思**:“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作为诗的结尾,既有对眼前美景难以言喻、无法复制的感慨,也表达了对诗文之美的追求。通过提问,诗人为自己描绘的景色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引人思考美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捕捉和表达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王贞白的《九日长安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也蕴含了对季节变换、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文学与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情感真挚而丰富,展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高度艺术造诣。

王贞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