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ìn zhōu wén tōng sì tí sēng qì xià quán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

作者:曹松 
dù suì xiū lóng bì     shēn qīng hǎo yǔ yí
度岁休笼闭   身轻好羽仪
bái yún □ shì bàn     cāng hǎi dé yīn shuí
白云□是伴   沧海得因谁
lì qǐ yí cán shí     pán yú zài jiǒng zhī
唳起遗残食   盘馀在迥枝
tiáo fēng pín yǔ qù     zhǐ kǒng gèng xiāng suí
条风频雨去   只恐更相随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作者是唐代的曹松。以下是逐段解释:

**度岁休笼闭, 身轻好羽仪**
首句“度岁休笼闭”意为时光流逝,僧侣不必长久地囚禁于寺院的笼闭生活。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僧人生活限制的思考。第二句“身轻好羽仪”则是指僧侣身轻如燕,仪态翩翩。这里既是对僧人身体轻盈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僧人超脱世俗、心地清净的赞美。

**白云□是伴, 沧海得因谁**
“白云□是伴”表达了僧人以云为伴,比喻其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在佛教中,云常被用来象征着无所依附、飘渺不定的自由。后一句“沧海得因谁”则有些许疑问的语气,意为面对无垠的大海,僧人寻觅着何人为其引导或提供指引。此处可能隐含了对佛法和开悟导师的渴望。

**唳起遗残食, 盘馀在迥枝**
这两句描述了僧人在清晨听到鸟鸣声而想起昨天遗弃的食物,以及食物残渣依然留在远处的树枝上。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可能想表达僧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条风频雨去, 只恐更相随**
“条风频雨去”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意指春风频繁、雨水不断,意味着季节的更迭。后一句“只恐更相随”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担心美好的时光会像风和雨一样快速逝去,不希望错过任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僧侣生活的想象,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形象,以及对时光流逝、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这首《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是一首富含禅意与自然韵味的七言律诗。通过对僧人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致的描绘,这首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首联“度岁休笼闭, 身轻好羽仪”表达了僧人一年的修行生活结束,告别了闭关的日子,心灵得到了自由和轻盈。这里的“羽仪”既指僧人修行时的仪式和规矩,也暗示了心灵的飞翔与解脱。这句诗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笔调,展现了一个新生命开始的喜悦。

接下来的“白云□是伴, 沧海得因谁”用白云比喻僧人修行中的同伴,表示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而“沧海”则象征广阔无垠的世界,暗示着在精神世界中追求的深度和广度。这里通过白云与沧海的比喻,描绘出一种既超脱世俗又包容万物的精神境界。

颔联“唳起遗残食, 盘馀在迥枝”描绘了僧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唳声起于远处,说明僧人在精神的追寻中有所遗落,同时也意味着他在物质上的简单和知足。这一联展示了僧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含了对内心物质欲望的放下。

颈联“条风频雨去, 只恐更相随”则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变化,寓意修行之路的不确定性与挑战。这里的“条风”可能是细弱的风,象征修行中的细微变化或内在的自我反思。风雨的频繁离去,又暗示着修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挑战。末句“只恐更相随”则表达了对这些困难可能再次出现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修行中不断自我超越的期待和决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自由翱翔的禅宗生活画卷。通过自然界的形象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理解,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