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chóng shèng sì sēng ( yī zuò guān shān jì shī zèng qīng yuè )
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
cǐ dì shì shāng lǐng yún xiá kōng wǎng huán |
此地似商岭 云霞空往还 |
shuāi tiáo nán dìng niǎo quē yuè yì yī shān |
衰条难定鸟 缺月易依山 |
yě sè gēng bù jìn xī róng diào zì xián |
野色耕不尽 溪容钓自闲 |
fēn yīn duō wò tuì bǎi jì shào xiāng guān |
分因多卧退 百计少相关 |
《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作者曹松以崇圣寺僧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寺院周围宁静、幽深的自然环境,以及僧侣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同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感。
**此地似商岭,云霞空往还,衰条难定鸟,缺月易依山:** 开篇以“此地似商岭”引入,商岭是历史上的名山,常被诗人用来形容幽静或远离尘嚣的地方。这里的“云霞空往还”描绘了崇圣寺所在之地云雾缭绕、朝来暮去的景象,如同云霞自由来去,暗示了这里远离尘世的静谧与自由。接下来的“衰条难定鸟”和“缺月易依山”形象地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象:衰弱的树枝难以停留飞翔的鸟,月亮缺损时容易被山峰遮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力量,暗示了寺院生活的简单与自然的和谐。
**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 “野色耕不尽”展现了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色,似乎永远也耕种不完,象征着自然界的无尽与永恒。而“溪容钓自闲”则描绘了溪边垂钓的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闲适感。这两句强调了僧侣生活的自然与宁静,与世俗的劳碌形成对比。
**分因多卧退,百计少相关:** “分因多卧退”和“百计少相关”则从精神层面上揭示了僧侣的生活状态。这里“分因”指的是僧侣的修行和生活所依据的佛教教义,暗示了僧侣多在静修、冥想,以“卧退”的方式达到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解脱。而“百计少相关”则表明了僧侣对于世间事务的淡泊,对名利和物质的追求几乎无关紧要,他们更多关注于精神的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僧侣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精神双重境界的追求。
《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而又蕴含哲理的山林景色。全诗以崇圣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沉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描绘**:“此地似商岭,云霞空往还”——诗人将所处之地与历史上的名山商岭相提并论,云霞在天空中自由飘荡,象征着自由与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这样的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氛围。
2. **环境的细致描写**:“衰条难定鸟,缺月易依山”——通过对衰败树枝上鸟儿的不易停留和月缺时依附山势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与和谐。这里,衰败与新生、动与静形成对比,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思考。
3. **自然与人的关系**:“野色耕不尽,溪容钓自闲”——虽然诗人身处山野,自然风光虽美却无法耕种,但溪流旁的钓鱼却显得悠闲自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4. **情感的抒发**:“分因多卧退,百计少相关”——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卧退”和“少相关”的描述,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纷扰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综上所述,曹松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崇圣寺及其周边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色,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