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nán hǎi péi zhèng sī kōng yóu lì yuán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作者:曹松 
huó dé kū qiáo gēng zhě zhī     xún fāng yòu yù xiàng tiān yá
活得枯樵耕者知   巡方又欲向天涯
zhū chuān mǐn guó pú tí zi     zhàng bǎ líng fēng láng lì zhī
珠穿闽国菩提子   杖把灵峰榔栗枝
chūn xiǎn rèn fēng jiàng hǔ shí     yè léi cóng bàng yǎng lóng chí
春藓任封降虎石   夜雷从傍养龙池
shēng yuán zài dì nán fú qù     zì cǐ gū yún bù kě qī
生缘在地南浮去   自此孤云不可期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南海景象,作者曹松在诗中不仅描写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寄托了对生活与世事的哲思。以下是逐段解释:

1.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 **活得枯樵耕者知**:意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樵夫和农民都知道生活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偏远地区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 **巡方又欲向天涯**:诗人在游历各地后,再次渴望前往遥远的地方。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或者对探索与发现的追求。

2.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榔栗枝**:
- **珠穿闽国菩提子**:描述了珍珠串起的闽地(福建)的菩提树果实,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隐含了对福建这一地方特色的喜爱和记忆。
- **杖把灵峰榔栗枝**:诗人手持灵峰(可能指某山峰或象征着精神高度的山峰)的榔栗树枝,榔栗树是福建的一种常见树木,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与自然界的深刻联系。

3.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 **春藓任封降虎石**:春天的青苔覆盖在降虎石上,赋予了岩石以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春藓与降虎石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 **夜雷从傍养龙池**:夜晚的雷声在龙池(可能象征着力量与潜力的湖泊)的旁侧,似乎在滋润和孕育着池中的生命。这句描绘了自然界中力量与和谐共存的景象。

4.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 **生缘在地南浮去**:诗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和命运似乎在南地(可能指南方地区或象征着未知和遥远的地方)漂泊不定,暗示着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 **自此孤云不可期**:从这以后,就像孤云无法预测其飘散的方向一样,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变得不再确定。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哲思,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是一首描绘和赞颂陪同郑司空游历荔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活得枯樵耕者知”**,以“枯樵耕者”来暗示荔园的古老与历史的积淀,点明这里有世代的劳作和生命的痕迹,预示着接下来的游历将是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

2. **次句“巡方又欲向天涯”**,表达了郑司空游历四方的广泛探索精神,而“天涯”在这里象征着辽阔的世界和未知的领域,显示了探索者的胸怀和追求。

3. **接下来的“珠穿闽国菩提子, 杖把灵峰榔栗枝”**,描绘了荔园中自然美景的瑰丽。闽国的菩提子,灵峰的榔栗枝,都是自然界中珍贵而独特的元素,这里不仅展示了荔园的美丽,也寓意着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崇敬。

4. **“春藓任封降虎石, 夜雷从傍养龙池”**,以“春藓”和“降虎石”、“夜雷”与“龙池”构成鲜明的对比与联系,春日的静谧与夜间的壮丽,生动地描绘了荔园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荔园的历史与神秘。

5. **最后的“生缘在地南浮去, 自此孤云不可期”**,是对前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总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旅程的感慨和对自然命运的思考。生缘在地南,暗示着生命的轨迹,而孤云不可期,则表达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未知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曹松对于自然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是一首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充满哲思的佳作。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