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hè zhèng cháng shì
寄贺郑常侍
bìng wò sì gèng hòu chóu wén bào zǎo yá |
病卧四更后 愁闻报早衙 |
gé guān shěn shuǐ niǎo qīn guō zào yuán yā |
隔关沈水鸟 侵郭噪园鸦 |
lì shòu cān xī bǎi shēn léi píng hǎi chá |
吏瘦餐溪柏 身羸凭海槎 |
mǎn cháo yín wǔ zì yīng bù lǎo yān xiá |
满朝吟五字 应不老烟霞 |
《寄贺郑常侍》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寄贺郑常侍》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我们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病卧四更后, 愁闻报早衙**:诗人以第一句描述自己病中躺卧,时钟已经指向四更天(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凌晨2点),而此时传来的是关于早朝的消息。这表明诗人即使在病中,对官场的事务也心有挂念,反映出对仕途的执着。
2. **隔关沈水鸟, 侵郭噪园鸦**:这里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官场的冷清与喧嚣。"隔关沈水鸟"可能是远处水面的水鸟,形象地描绘了官场外的宁静与悠闲;"侵郭噪园鸦"则指城市的乌鸦在花园里鸣叫,可能象征着官场中的喧嚣与忙碌。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自己与官场环境的疏离。
3. **吏瘦餐溪柏, 身羸凭海槎**:这一句直接描绘了官场中官员们的艰苦生活。"吏瘦餐溪柏"意味着官吏们以溪边的柏树为食,象征生活的困顿和艰辛;"身羸凭海槎"则表达了官员们疲惫不堪,只能依靠海边的木筏(海槎)来维持生活,暗示了官场的虚幻和无力感。
4. **满朝吟五字, 应不老烟霞**: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的讽刺。"满朝吟五字"可能是指文官们在官场上热衷于吟诗作赋,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和民生。"应不老烟霞"则讽刺了这些人追求的虚名和所谓的"烟霞"(山水美景)的虚幻,实际上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或持久的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病中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观感,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郑常侍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寄贺郑常侍》古诗词赏析:
李洞的《寄贺郑常侍》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作,通过描绘一种病态的、孤独的夜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好友郑常侍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
这一句开门见山,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病卧,时间则是在夜晚的四更之后,这意味着他在静寂的夜晚里,独自承受着病痛和寂寞。之后的“愁闻报早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衙门报早的铃声,象征着官场的忙碌和紧迫,与诗人此时的孤独与病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远离。
### 中间四句:“隔关沈水鸟,侵郭噪园鸦,吏瘦餐溪柏,身羸凭海槎。”
这四句继续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孤独场景。首先是“隔关沈水鸟”,水鸟在远处的关卡边沉寂,暗示了诗人身体的虚弱和外界的隔离。接着,“侵郭噪园鸦”则用乌鸦的喧闹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再者,“吏瘦餐溪柏”,“吏”指的是官吏,通过描述官吏在溪边吃柏树,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清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境遇。最后,“身羸凭海槎”,“身羸”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身体状况,而“凭海槎”则指代了诗人可能依靠的某种支持或期望,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未来、对友人的期望。
### 结尾:“满朝吟五字,应不老烟霞。”
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满朝吟五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常侍官场成功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朝堂上吟诵出精彩的政治辞章。而“应不老烟霞”则是对友人即便在官场忙碌之余,依然能保持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的祝愿,寓意着郑常侍即使在忙碌的官场上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总结:
李洞的《寄贺郑常侍》不仅描绘了一幅病中孤独者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好友的深情祝福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活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含哲理的氛围,体现了李洞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