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bǎi
古柏
xié wén guò shuǐ sù fú xí sì láng chén |
携文过水宿 拂席四廊尘 |
zhuì guǒ qiāo lóu wǎ gāo yíng yìng hè shēn |
坠果敲楼瓦 高萤映鹤身 |
diǎn dēng chuī yè huǒ tán fú wù shān rén |
点灯吹叶火 谈佛悟山人 |
jǐn yǒu qī xiá zhì hǎo móu sān jiào lín |
尽有栖霞志 好谋三教邻 |
《古柏》古诗词释义:
《古柏》这首诗,由李洞创作,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充满禅意的景象。让我们逐句解析其意义:
1. **携文过水宿**:携带着文墨之气,走过流水,寻得一处栖身之所。这里用“携文”表达带着学问、带着思考,穿越了一片宁静的水域,找到了一个暂时停留的地方。
2. **拂席四廊尘**:拂去四周走廊的尘埃。席指座位或铺设的席子,这里不仅指实际的尘埃,也隐喻着拂去心灵的尘埃,准备迎接新的思考或体验。
3. **坠果敲楼瓦**:掉落的果实轻轻敲打着屋顶的瓦片。这句描绘了自然界中一种和谐的互动,果实自然掉落,与屋顶的瓦片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表现出自然界的一种韵律和生命的自然循环。
4. **高萤映鹤身**:高处的萤火虫映照着鹤的身躯。萤火虫在这里象征着微小而光芒的智慧,鹤则代表高洁的品格。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现了虽小却照亮生命、虽高洁却平和相处的寓意。
5. **点灯吹叶火**:点燃灯烛,借着吹动的风力,让灯火在树叶上跳跃。这里通过点灯与叶火的互动,寓意着智慧与自然的相互激发,以及生命中对光的追求与获得。
6. **谈佛悟山人**:与山中人谈论佛学,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这句强调了在自然环境中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启发,通过与自然界的对话,深入理解佛教的教义,达到心灵的升华。
7. **尽有栖霞志**:都怀有隐居山林、寄情自然的志向。栖霞志,源于古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志趣,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8. **好谋三教邻**:喜好在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之间寻找共鸣和理解。三教邻,意指三种宗教在某些哲学观念上互相补充、借鉴,追求精神上的和谐与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精神生活深邃的思考。
《古柏》古诗词赏析:
《古柏》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展现了李洞对于古柏与自然、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与审美情感。整首诗围绕古柏为中心,不仅描绘了其生长环境与形态,更延伸至与人的互动、哲学思考等多个层面,构成一幅丰富而深远的自然人文画卷。
首联“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描绘了古柏所在的环境——环境清幽,以“水”、“宿”、“拂席”等词语营造出一种静谧、远离尘嚣的氛围,暗含着古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味。
接着“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一联,通过“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高高飞翔的鹤与明亮的萤火虫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古柏所在环境的自然之美。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这一联则转入对人与自然、哲学思考的探讨。点灯于古柏之下,与吹叶之火形成对比,意在强调人的智慧与自然的神秘相映成趣。与“山人”谈佛,体现了对哲学与精神生活的追求,通过与自然界的对话,探索深层次的人文与哲学意义。
最后,“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古柏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寄托了人对高洁、宁静生活和哲学追求的理想。这里“栖霞志”可能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三教邻”则表明了对不同文化、哲学思想的包容与融合。
综上所述,李洞的《古柏》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深邃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反思。通过对古柏这一自然元素的深情描绘与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高洁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人文、哲学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