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 dì dōng yè yǔ èr sān chán lǚ yín jí máo zhāi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
shān xiōng wàng hè xìn shān dì tīng wū zhàn |
山兄望鹤信 山弟听乌占 |
yǎng yào tóng kāi dǐng xiū qí gè zhěn lián |
养药同开鼎 休棋各枕奁 |
xiāng féng jiǔ jiāng dǐ gòng dào wǔ fēng jiān |
相逢九江底 共到五峰尖 |
yuàn xǔ wèi sān yǒu xiū jiāng bái fà xián |
愿许为三友 羞将白发挦 |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题为《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通过诗行描绘了诗人冬夜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与两位禅侣相聚吟诗的场景,展现了清高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佛学的追求。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每一句:
1. **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
- 这一句描绘了两位禅侣和诗人在冬夜里的日常活动。山兄仰望天空,或许是在期待鹤的出现,以鹤的高洁象征禅定和精神追求;山弟则聆听乌鸦的叫声,这可能是对自然界的无声批判,或是在禅修中静心聆听,寻找内心的宁静。养药与开鼎则可能象征着对健康与自然的尊重和追求,而休棋和枕奁则表明了诗人和禅侣们在简陋的生活中保持对棋艺的爱好,同时也有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
2. **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挦。**
-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与两位禅侣的相聚,从九江(这里可能是个借喻,象征广阔的天地或人生的旅程)到五峰尖(具体地名不详,但可能象征着他们精神的顶峰或追求的目标),表达了他们共同追求精神世界的意愿。最后,“愿许为三友”表达了他们希望长久地成为精神上的伙伴,共享人生的追求与智慧。“羞将白发挦”则意味着他们对老年的恐惧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同时也强调了他们内心的年轻与追求不止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日常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禅侣们在避难之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强调了简朴、静谧与内在的平和,同时也蕴含着对老年的珍视与对精神世界深邃探索的向往。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古诗词赏析:
李洞的这首《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诗,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禅宗意境,通过对冬夜与禅侣的聚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解析:
诗题“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简明地揭示了聚会的背景与主题。避地,意指躲避灾难或避世隐居;冬夜,营造了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则直接点明了活动的参与者和地点。这种聚会既有文学气息,又融入了禅宗的生活态度,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诗句解析:
- **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这两句采用了对偶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兄与山弟在聚会时的不同行为,前者“望鹤信”,可能象征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者“听乌占”,则可能寓意着对自然之音的倾听,反映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
- **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此处描绘了聚会中人们共同活动的场景。通过“养药”和“休棋”,展现了一种在生活与修行中寻找平衡的态度,以及对健康与智慧的追求。开鼎与枕奁,分别代表了对身体健康的注重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聚会的空间感,九江底与五峰尖,既指现实中的地理空间,也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广阔与追求的高度。表达了聚会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
- **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愿与两位禅侣成为“三友”,寓意着深厚的友谊与心灵的契合;“羞将白发挦”,则以对白发的羞意,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相聚时光的珍惜。
### 总体风格与主题:
李洞的这首诗,通过对冬夜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生活诗意的追求、对自然与心灵的敬畏,以及对友情与岁月的深刻思考。整体风格清新脱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禅宗哲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通过诗中的形象与意境,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于世、追求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