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cháng ān sū yōng zhǔ bù tīng
宿长安苏雍主簿厅
zhàng jù yí shī zài fáng guān sì bì qióng |
杖屦疑师在 房关四壁蛩 |
zhù píng jīng là shuǐ xiǎng tǎ gé shān zhōng |
贮瓶经腊水 响塔隔山钟 |
rǔ gē yán tái jǐng zhāi yuán sàn xuě fēng |
乳鸽沿苔井 斋猿散雪峰 |
rú hé bú jiàn xìng yǐ biàn sì qián sōng |
如何不见性 倚遍寺前松 |
《宿长安苏雍主簿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宿长安苏雍主簿厅》描绘了一幅静谧、幽远的夜晚图景,充满了禅意和孤独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性”——内心本质或本质自我——的探索与追求。下面逐段解释诗句意思:
1. **杖屦疑师在**: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行走在苏雍主簿厅前的景象,他似乎怀疑着某个师者的存在,或许是在用他的行迹,回顾过去或对未来有所期待,这里的“师”可能是某种象征,代表了指引或启发他内心方向的人物。
2. **房关四壁蛩**: 这句中“房关”指的是关闭的房间,四壁的“蛩”可能是壁上的生物(如蟋蟀),它们的叫声在静寂的夜晚回荡,增加了环境的孤独感与宁静。
3. **贮瓶经腊水**: 这里的“贮瓶”可能是指盛水的瓶子,提到“经腊水”则暗示这个瓶子中储存的是经过冬季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可能也暗含着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反思。
4. **响塔隔山钟**: “响塔”可能是指钟声在远处的塔楼里响起,这声音通过山的阻隔,传递着时间流逝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夜晚的空旷与神秘感。
5. **乳鸽沿苔井**: 这句话描绘了一只幼鸽(乳鸽)在苔藓覆盖的井边滑行的情景,可能是为了觅食或嬉戏,这一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自然的气息,与周围环境的静谧形成对比。
6. **斋猿散雪峰**: “斋猿”可能是斋戒中的猿猴,它在雪峰上自由散落,可能象征着自由、超脱或是某种冥想修行的状态。这一场景给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7. **如何不见性,倚遍寺前松**: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内心探索。诗人似乎在反思“性”——即内心的本质或最真实的自我——为何难以触及或理解。他不仅在寻找,还在寺前的松树间倚靠,似乎是在通过自然环境的映照来寻找内心的答案。这里的“倚遍”表达了长时间的寻找与探索,同时也暗含着对于内心探索无止境的接受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思与探索,以及对“性”的追寻。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感受,诗人试图与自然共鸣,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宿长安苏雍主簿厅》古诗词赏析:
《宿长安苏雍主簿厅》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在夜晚独宿官厅时对宁静、古朴环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于“见性”(即认识自己的真我或精神层面)的思考。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 **景物描写**:首联“杖屦疑师在, 房关四壁蛩”描绘了一幅古朴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描述“杖屦”(拐杖和鞋子,象征行旅和探访),暗示已故的长者(“师”)似乎还在,而房门紧闭,四壁有蟋蟀声,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环境宁静的氛围。
2. **生活细节**:颔联“贮瓶经腊水, 响塔隔山钟”展现了生活的细微之处,通过储水的瓶瓶罐罐经受了冬天的洗礼,以及隔山传来寺庙的钟声,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宁静。
3. **自然元素**:颈联“乳鸽沿苔井, 斋猿散雪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场景,乳鸽在苔井边活动,猿猴在覆盖着白雪的山峰上嬉戏,这些生动的细节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韵律。
4. **哲学思考**:“如何不见性, 倚遍寺前松”这一联提出了对“见性”的追问。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却发出了“不见性”的疑问,或许是在思考在这样的外在静谧中,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是否能够达到?通过“倚遍寺前松”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寻找。
5. **情感与象征**:全诗通过景物、生活细节、自然元素和哲学思考的交织,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找精神归宿的渴望。
整体而言,李洞的《宿长安苏雍主簿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的夜晚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