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rì tí jué gōng niú tóu lán rě
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
jiāng fáng wú yè luò sōng yǐng dài shān gāo |
江房无叶落 松影带山高 |
mǎn sì zhōng qiū yuè gū chuāng rù yè tāo |
满寺中秋月 孤窗入夜涛 |
jiù zhēn xuán shí bì shuāi fā luò tóng dāo |
旧真悬石壁 衰发落铜刀 |
wò tīng xiǎo gēng zhě yǔ shī zhī kǔ láo |
卧听晓耕者 与师知苦劳 |
《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题写冬日寺庙环境和氛围的诗,作者李洞通过这首诗描绘了寺庙中的冬日景色与修行的氛围。我们可以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江房无叶落, 松影带山高**:
- **江房**:江边的房屋。这里暗示了寺庙的位置在江边。
- **无叶落**:指江边的树木没有落叶,可能是因为季节正值冬季,或是这里的树木对风霜的抵抗力较强。
- **松影带山高**:松树的影子延伸至高耸的山峰,显示了松树的高大和山峰的雄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自然景象。
2. **满寺中秋月, 孤窗入夜涛**:
- **中秋月**:指秋末或初冬的满月,此时月亮既圆且大,月光如银,给人以光明、团圆和宁静的感受。
- **孤窗**:寺庙中的单个窗户,显得孤独而静寂。
- **入夜涛**:暗示夜晚的寂静中,寺庙或许与外界有些许联系,可能是通过某种自然的声音或是某种心灵的感应,让静谧的夜晚仿佛有波涛的轻音入耳,象征着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静谧共存。
3. **旧真悬石壁, 衰发落铜刀**:
- **旧真**:可能是指某种古老的宗教或文化传统的真谛或象征。
- **悬石壁**:意味着这些真谛或象征被悬挂于寺庙的石壁上,象征着它们被珍视和传承。
- **衰发落铜刀**:这句话可能寓意著岁月的流逝和修行者年岁的增长。这里的“衰发”暗示着头发的稀疏和衰老,“铜刀”则可能象征着剃度,即出家修行者的标志。
4. **卧听晓耕者, 与师知苦劳**:
- **卧听**:躺在床上听,表示作者在休息或静思时听到的声音。
- **晓耕者**:清晨的农夫,他们在劳作,象征着生命的辛勤与自然的循环。
- **与师知苦劳**:与师父一同体验和感受修行的艰辛和努力,暗示了修行者的刻苦修行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寺庙中的自然景色和修行生活,传达出一种静谧、深远和超脱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修行苦行的认同与赞赏。
《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古诗词赏析:
李洞的《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这首诗,以深冬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禅寺冬夜的静谧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首句“江房无叶落”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江边的房屋上空无一叶飘落,暗示了冬日的寒冷与宁静。而“松影带山高”则通过松树的影子延伸到高耸的山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禅寺环境的庄严,预示着诗中将出现的禅宗意味和超然境界。
2. **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中秋月的描写,不仅为冬日的禅寺增添了明亮的光彩,也寓意着禅心的明亮与纯净。而“孤窗入夜涛”则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将夜晚的禅寺与外面的自然景象相连,仿佛夜潮声也在寺内回响,暗示着禅宗中“万法一如”的哲学思想。
3. **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这两句通过描述古老的佛像悬挂在石壁上,以及年老的僧人头发掉落的铜刀,传达了时间和岁月的流逝,以及对佛学的持久追求和岁月的沉淀。这种对比暗示着禅宗修行中的坚持与觉悟。
4. **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躺在寺中,静听早起耕作的人们劳作的声音,而与禅师相知,一同体味劳作之苦。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禅修生活的深层理解,也表达了对劳作、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悟,以及与禅师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禅宗元素和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冬日禅寺独特氛围的感悟,以及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冬夜禅寺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禅理的对话,传递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