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xī míng sì gōng wén sēng lín fù shàng rén fáng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

作者:李洞 
shǔ dào bō bù jié     cháo wū chū làng hén
蜀道波不竭   巢乌出浪痕
sōng yīn gài wū xiá     yǔ sè chè jīng mén
松阴盖巫峡   雨色彻荆门
sù sì qīng shān jǐn     guī lín cǎi fú fān
宿寺青山尽   归林彩服翻
kǔ yín huái dòng něi     wèi diào hào rán hún
苦吟怀冻馁   为吊浩然魂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逐段解释如下:

第一句“蜀道波不竭,巢乌出浪痕”,描绘了蜀道上波涛翻滚、连绵不绝的景象。同时,巢居的乌鸦在水面飞翔,留下点点的波纹。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第二句“松阴盖巫峡,雨色彻荆门”,进一步展现了诗中的自然景观。浓密的松林覆盖了巫峡,而连绵的雨幕则穿透了荆门,渲染出一幅空灵、幽深的画面。这里通过描绘雨和松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第三句“宿寺青山尽”,意味着经过一夜,诗人所在的寺院周围已经群山环绕,表达出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这句诗也可能暗示了诗人长途跋涉,经过了许多山川,最终到达了这座宁静的寺院。

第四句“归林彩服翻”,形象地描绘了归家的鸟儿在树林间翻飞,羽毛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喻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第五句“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苦吟”意味着诗人用心良苦地创作,面对生活的困苦,例如食物的匮乏(“冻馁”)。通过“吊浩然魂”,诗人表达了对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瞻,自称“诗佛”,后世称“诗仙”之一,以作品《终南别业》中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为典型代表)的怀念,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创作、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会。同时,诗中对王维的怀念,或许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通过描绘西明寺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僧侣生活的深切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前辈诗人孟浩然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环境描绘**:诗的开篇“蜀道波不竭, 巢乌出浪痕”描绘了蜀地蜿蜒崎岖的山路与波涛滚滚的江水,画面壮阔,为整首诗营造了深沉而又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松阴盖巫峡, 雨色彻荆门”则进一步拓展了场景,将视线延伸至巫峡与荆门,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辽阔,同时也暗示了佛教僧侣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超脱。

2. **僧人形象**:“宿寺青山尽,归林彩服翻”这一联描写了僧人所处的环境——西明寺的青山,以及僧人在林间活动的场景。通过“彩服翻”这一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自然和谐,也暗示了佛教僧侣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3. **情感与主题**:“苦吟怀冻馁,为吊浩然魂”这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与对前辈诗人孟浩然的怀念。通过“苦吟”一词,展现了僧人生活的清贫与苦修,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僧侣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为吊浩然魂”则直接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怀念,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情、质朴、自然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这一联,诗人既赞美了僧人的精神境界,也寄托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洞对佛教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景仰与怀念,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宗教情怀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李洞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