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shàng rén fáng ( yī zuò tí xī míng zì jué shàng rén fáng )
颜上人房(一作题西明自觉上人房)
wǒ zhòng jūn néng fù jūn bāo wǒ jiě shī |
我重君能赋 君褒我解诗 |
sān táng yī bài yù sì hǎi liǎng xīn zhī |
三堂一拜遇 四海两心知 |
yǐng guà sēng tiāo zhú míng chuán hè fú bēi |
影挂僧挑烛 名传鹤拂碑 |
fú jiāng diào gū zhǒng piàn yuè xià é méi |
涪江吊孤冢 片月下峨嵋 |
《颜上人房(一作题西明自觉上人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表达了一位名叫颜上人的僧侣和诗人李洞之间的深厚友情与彼此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我重君能赋,君褒我解诗**:意思是诗人对颜上人的文采(赋)表示敬重,而颜上人则对诗人的诗词解读表示赞扬。这是对双方才华的互相欣赏和肯定。
2. **三堂一拜遇,四海两心知**:指两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三堂一拜)相遇,从此心灵相通,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四海两心知),强调了他们友谊的深厚和无界。
3. **影挂僧挑烛,名传鹤拂碑**:描绘了颜上人在夜晚手持油灯诵经的画面,他的影子映在烛光上;同时,他的名声通过拂拭石碑(可能是指雕刻了他事迹的石碑)而流传,表明颜上人不仅在僧侣群体中有着声望,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
4. **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这段诗句描写了诗人与颜上人共同经历的一次前往涪江边吊唁孤墓的旅程,两人站在月光下的峨嵋山下。这里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位逝去的友人或者探讨生命、死亡和友情的主题,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颜上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相互间的敬重,展现了唐代文人与僧侣间特有的精神交流和文化传承。诗中充满了对友谊、才华、生命与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颜上人房(一作题西明自觉上人房)》古诗词赏析:
李洞的这首诗《颜上人房》(或题作《西明自觉上人房》),是一首风格深沉、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赞美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对仗**:“我重君能赋,君褒我解诗”,诗的开头即展现了诗人和颜上人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尊重。通过“赋”和“解诗”这样的词语,既体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也暗示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深度交流和理解。
2. **“三堂一拜遇”**:“三堂”可能指诗人的三次拜访颜上人,亦或是诗人与颜上人相遇的三次关键时刻。“一拜”则表现出尊敬与庄重,无论是诗人拜见颜上人,还是颜上人以礼相待,都彰显了双方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间的敬重。
3. **“四海两心知”**:“四海”象征广阔的世界,“两心知”则表达了诗人与颜上人之间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状态。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友谊的广泛和深沉,也暗示了他们在精神世界上的共鸣。
4. **“影挂僧挑烛”**:“影挂”描绘了僧人挑灯夜读的场景,光影交错,既表现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专注,也隐喻了诗人与颜上人精神世界的交流,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他们的对话也如同烛光下的影子一样,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5. **“名传鹤拂碑”**:“鹤拂碑”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某次拜访后,颜上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石碑上,或者诗人的名字通过鹤传至远方。这不仅表现了颜上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的名声随着这段友谊而远播。
6. **“涪江吊孤冢”**:“涪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大河,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通过涪江之水寄托对颜上人(或可能是指逝去的某种情感、精神的象征)的怀念,而“孤冢”则可能象征着诗人与颜上人之间情感的终结,或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7. **“片月下峨嵋”**:“片月”与“峨嵋”相映成趣,峨嵋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此处可能象征着诗人和颜上人的友情如同峨嵋山一般,虽然可能面临分离,但那份深藏的友情如同那片下山之月,虽明却孤独,让人感慨万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描绘了诗人与颜上人之间深厚友谊的几个关键时刻和场景,展现了他们精神上的交流、相互的尊重与欣赏,以及面对分别时的感慨和怀念。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友谊的期待,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