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guī fēng jiù yǐn jì jiàn fú qī bái shàng rén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
qián shān bù kě wàng mù sè jiàn chén guī |
前山不可望 暮色渐沉规 |
rì zhuǎn xū mí běi chán lái bó hǎi xī |
日转须弥北 蟾来渤海西 |
fēng líng luàn sēng yǔ shuāng niè qiàn yuán tí |
风铃乱僧语 霜枿欠猿啼 |
gé wài qiān jiā yuè fēn míng jiàn lǐ mí |
阁外千家月 分明见里迷 |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古诗词释义:
李洞的这首诗《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描绘了圭峰上的一幅壮丽而静谧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隐士栖白上人的思念。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每一句:
###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 **前山不可望**:诗人站在圭峰上,望不到更远处的山脉,也许暗示了心中的向往难以抵达。
- **暮色渐沉规**:黄昏降临,天色逐渐变暗,如同太阳沉入地平线,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 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
- **日转须弥北**:太阳从圭峰上转向北方,须弥山在这里象征着佛国或极乐世界,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蟾来渤海西**:月亮从西方的渤海升起,用月亮的升起和太阳的落下,象征着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和时间的流逝。
### 风铃乱僧语,霜枿欠猿啼。
- **风铃乱僧语**:风中的风铃声与僧人的说话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禅意的宁静感,同时也暗示着生活的琐碎和禅理的微妙。
- **霜枿欠猿啼**:霜树下少了猿猴的啼声,用“欠”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状态的怀念,也有可能是对失去往日活力的感伤。
### 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
- **阁外千家月**:在阁外可以看到许多家庭的明月,象征着人间的温馨和安宁,也可能是对广大世界和平常生活的向往。
- **分明见里迷**: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可能感到迷茫,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也可能是在邀请对方通过这番思考和描绘的景象,分享彼此的情感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圭峰之上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友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精神世界和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古诗词赏析:
李洞的这首诗《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从标题来看,似乎描述的是一次作者登圭峰(可能存在意象上的转换或象征意义,实际为一般意义上的山峰)旧居的旅行,用以寄寓对荐福寺栖白上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
1. **情感基调**:诗作整体基调深沉而略带哀愁,通过描述黄昏时分山峰的景色,以及对栖白上人思念的情感流露,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2.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暮色渐沉规”、“风铃乱僧语”、“霜枿欠猿啼”等,不仅展现了圭峰的壮美与宁静,也通过这些景象的动态变化,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象征与隐喻**:“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这两句,通过日与月的位置转换,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转,也可能暗含佛教中关于轮回、生死的哲理思考,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深刻感悟。
4. **结构与韵律**:这首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练,每一句都力求传达丰富的信息和情感,通过巧妙的押韵和节奏变化,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颇具美感,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 **主题思想**: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栖白上人思念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一种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诗中的“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喧嚣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内在世界(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寻求清晰理解的追求。
总之,李洞的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有视觉美又有深邃情感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