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shǐ guǎn gāo yuán wài shǐ lǐng nán
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
lián jūn tíng xià mù fú róng niǎo niǎo xiān zhī dàn dàn hóng |
怜君庭下木芙蓉 袅袅纤枝淡淡红 |
xiǎo tǔ fāng xīn líng sù lù wǎn yáo jiāo yǐng mèi qīng fēng |
晓吐芳心零宿露 晚摇娇影媚清风 |
shì hán qíng tài chóu qiū yǔ àn jiǎn xīn xiāng jiè jú cóng |
似含情态愁秋雨 暗减馨香借菊丛 |
mò yǐn shù bēi yīng wèi chēng bù zhī gē guǎn yǔ shuí tóng |
默饮数杯应未称 不知歌管与谁同 |
《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徐铉为一位使节前往岭南(今广东省一带)的官员——高员外而作的送别诗,通过对庭下木芙蓉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
1. **怜君庭下木芙蓉**:怜爱你,庭前的木芙蓉,这里的“君”指的是高员外,而“木芙蓉”在秋天开放,以它为开头,暗示了秋天的季节背景,也为整首诗的情感铺垫。
2. **袅袅纤枝淡淡红**:细长的枝条轻轻摇曳,淡淡的红色花朵轻轻绽放,描绘了木芙蓉的美丽形态。这种淡雅的美,也反映了高员外的高雅气质。
3. **晓吐芳心零宿露**:清晨,木芙蓉吐露芬芳,滴滴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滚动。这里通过描绘木芙蓉早晨开放的情景,象征着高员外在旅途中迎接新一天的开始,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因为露珠的短暂与木芙蓉的盛放形成对比,预示了高员外旅程的短暂与美好。
4. **晚摇娇影媚清风**:傍晚时分,木芙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娇美的影子在清风中显得更加迷人。这里不仅描绘了木芙蓉晚上的美丽,也是对高员外旅途中黄昏美景的比喻,暗含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5. **似含情态愁秋雨**:仿佛木芙蓉在秋雨中含着情意,愁绪满怀。这里通过自然界的秋雨,寓意高员外在旅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
6. **暗减馨香借菊丛**:虽然木芙蓉的香气渐渐减弱,但依然能在菊花丛中找到一丝余香。这里以木芙蓉的香气与菊花的香气相映成趣,象征了友谊的长久与不朽,即使分别,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仍能长久留存。
7. **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默默地饮了几杯酒,感觉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离别之情,也不知是该用歌声还是管乐来与友人告别,才更加得体。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在别离之际,希望用音乐来慰藉离别之苦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挑战的忧虑,同时寄寓了对友人旅途平安、友谊长存的美好祝愿。
《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铉为送别史馆高员外使岭南而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岭南行程的深深关切。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木芙蓉在秋雨中的姿态以及它与季节、环境的互动,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与担忧。
首先,标题“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就透露出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情告别。整首诗的构思围绕着木芙蓉这一自然意象展开,用以象征友人,木芙蓉的美丽与愁情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1. **起首四句**:“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诗人以“怜”字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其即将远行的关切。木芙蓉作为背景,被描绘得既美丽又略带几分愁意,这与即将离别的氛围相呼应。清晨的露珠与夜晚的清风,都成为了木芙蓉生命活力的注脚,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2. **中间四句**:“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这里,诗人通过木芙蓉在秋雨中的“愁态”和其“暗减”的馨香,进一步展现了离别的愁绪。同时,与菊丛的对比,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循环。最后一句“默饮数杯应未称”,表达了友人独自饮酒的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旅途伴侶的期待,期待能在旅途中找到新的伴侣。
3. **结句**:“不知歌管与谁同”,诗人用这句话巧妙地结束了全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友人能在旅途中找到乐趣与陪伴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展现了木芙蓉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美丽与哀愁,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诗中流露出的深情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共同构成了一幅既美丽又富有情感的画面,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