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wú láng zhōng wèi xuān zhōu tuī guān zhī jīng xiàn

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

作者:徐铉 
wén dào zhāng chén gài     pái huái shí shǒu dōng
闻道张晨盖   徘徊石首东
jùn chuān fēi bó yǔ     luò shuǐ yì sān gōng
浚川非伯禹   落水异三公
yī shī réng chóu yǔ     guān yī gèng qiè fēng
衣湿仍愁雨   冠欹更怯风
jīn zhāo fù xiāng jiàn     yí shì gé xiān wēng
今朝复相见   疑是葛仙翁

《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徐铉为吴郎中即将前往宣州担任推官并兼任泾县知县时所作的送别诗,包含了对吴郎中才能与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吴郎中即将开始的新职位的祝福。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这里借用“张晨盖”与“石首东”两个典故,表达对吴郎中才能的赞赏。据《后汉书》记载,张晨盖是汉朝的隐士,以其德才被人称颂。同时,“石首”是指石首县,这里用以指宣州,石首东则是指宣州的地理位置。整句意为,我听说像张晨盖那样的人才在石首(宣州)的东面徘徊,表达了对吴郎中才能的期待和尊敬。

2.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这两句对比“浚川非伯禹”与“落水异三公”。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曾治水,这里的“浚川”指治理或改善,而“伯禹”是大禹的尊称。“落水异三公”则是说吴郎中不同于古代的三公(三公是指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三个最高官职)。这两句通过对比,赞扬了吴郎中不同于传统的才能与特点,暗示他将为宣州的治理带来新的活力。

3.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这两句描述了吴郎中面对自然环境时的表现。虽然衣服湿了,吴郎中仍然担心下雨;虽然帽子歪了,他更害怕风吹。这些细节描绘了吴郎中对工作的谨慎与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反映了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即将面临的挑战的谨慎。

4.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最后一句是诗人对与吴郎中的重逢所发出的感慨。诗人通过比喻,将吴郎中的形象与葛洪(葛仙翁)相联系。葛洪是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士,被认为是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里通过“葛仙翁”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吴郎中才能和品德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吴郎中即将前往宣州、成为地方治理者所充满的期待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吴郎中才能的赞扬、对即将开始的新职位的期待,以及对吴郎中个人品格的敬仰。

《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这首《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是一首送别诗,充满了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深切祝福。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述友人离开时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既感伤又充满希望的氛围。"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这一句借用典故,以张晨盖(古代的一种军用帐篷)暗喻友人的出行,同时也表现出友人离开时的犹豫和徘徊,充满离愁别绪。

接着,"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两句,以历史人物伯禹和三公来比喻,伯禹治水,三公为国家的高级官员,这两句暗示友人虽然不像伯禹那样能治水,也不像三公那样有显赫的地位,但仍怀有为官为民、尽职尽责的崇高理想。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品行和志向的认同与敬佩。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是具体描绘友人离别时的天气状况,湿衣、风吹帽歪,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映射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担忧。然而,"疑是葛仙翁"的结尾却充满了浪漫和希望。葛仙翁是中国古代的神仙,常与长寿、超脱尘世相联系。这里诗人以葛仙翁来比喻友人,暗示希望友人能像仙翁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清高脱俗的品格,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超然面对,平安顺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友谊和理想追求的深刻理解。

徐铉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