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lú lóng cūn shè
秋日卢龙村舍
yuán shuài lóu chuán chū zhì bīng luò xīng shān wài huǒ qí míng |
元帅楼船出治兵 落星山外火旗明 |
qiān fān rì zhù jiāng líng shì wàn lǐ fēng chí xià lài shēng |
千帆日助江陵势 万里风驰下濑声 |
shā qì xiǎo yán bō shàng yì kǎi gē yáo hài hǎi biān jīng |
杀气晓严波上鹢 凯歌遥骇海边鲸 |
zhòng xuān yī zuò cóng jūn yǒng huí gù rú yī zì bù píng |
仲宣一作从军咏 回顾儒衣自不平 |
《秋日卢龙村舍》古诗词释义:
这首《秋日卢龙村舍》是五代时期南唐大臣徐铉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我将逐句解释其意思:
1. **元帅楼船出治兵**:描述的是将军率领着装饰华美的楼船出征,以治理军队,展现出宏伟的场面和军事行动的气势。
2. **落星山外火旗明**:落星山之外,火红的旗帜在阳光下鲜明可见。这里的“落星山”可能象征着敌方的所在地,旗帜的明显示意图表现出军队的强盛和准备充分。
3. **千帆日助江陵势**:成千上万的帆船在江面上航行,日光照耀下更加显得气势磅礴。这句诗描绘了江面舰队的壮观景象,暗示了战争即将来临的氛围。
4. **万里风驰下濑声**:在万里长空下,伴随着风声,船只驶过急流的声音清晰可闻。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战争的紧迫和军队行进的速度之快。
5. **杀气晓严波上鹢**:晨光中,江面上的船头(鹢)在弥漫着战争的肃杀之气。这一句通过“杀气”、“晓严”等词,形象地表现了战前的紧张氛围和即将爆发的战斗气息。
6. **凯歌遥骇海边鲸**:胜利的歌声在远方响起,震惊了海边的鲸鱼。这句诗通过胜利的歌声对鲸鱼的震慑,寓意着军队的胜利和权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胜利景象的想象。
7. **仲宣一作从军咏**:这里的“仲宣”可能是指诗人王粲,其有著名的《从军行》诗。诗人徐铉在这里提到“仲宣一作从军咏”,意在借用王粲从军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参与或想象中的军事行动的豪情和志向。
8. **回顾儒衣自不平**:回望自己平时作为文官的儒衣生活,内心难免感到不平。这一句表达出诗人内心对军旅生活和对现实的矛盾感受。可能是因为诗人作为文人,内心也怀有对国家的忠诚与报国的志向,但现实生活中又不得不接受不同角色的身份和职责。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战争场景、激烈的战斗氛围以及对文人身份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秋日卢龙村舍》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秋日卢龙村舍》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一场规模宏大、气氛紧张的军事行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描绘
首句“元帅楼船出治兵”开篇便点明了战争的中心事件,元帅率领庞大的船队出海,治兵意味着军队的集结与训练,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战争行动。这不仅展现了军事行动的规模,也暗示了战争的筹备和决心。
### 中间部分的动态描绘
接下来的几句“落星山外火旗明,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通过一系列动态描绘,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落星山外的火旗高举,表明了战场上的信号与指挥,而“千帆日助江陵势”则描绘了船只如海浪般涌动,助力江陵(古代地名,今属湖北荆州,历史上是军事重镇)的形势,进一步展现了这场战争的规模和力量。最后,“万里风驰下濑声”则通过风的呼啸和濑水的流速,进一步加强了紧张和紧迫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对决。
### 后段的情感抒发
“杀气晓严波上鹢,凯歌遥骇海边鲸”,这两句通过对“杀气”和“鹢”(古代船的一种)的描写,以及对“凯歌”和“海边鲸”的提及,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气息,也暗示了战斗的胜利。这里的“凯歌”不仅是军事胜利的象征,也是对战争后和平与胜利的期待。
### 结尾的感慨
最后两句“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引用了王粲的《从军行》典故,通过与古代文人王粲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经历与文人生活之间的反思。这里暗含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对文人生活与战争中的抉择表达了某种不满或遗憾,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体而言,徐铉的《秋日卢龙村舍》不仅描绘了一场宏大的战争场面,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生活以及自身角色定位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描绘力与情感深度的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