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hè zhōu lǚ pàn guān
寄歙州吕判官
zhēn zhòng wáng guāng sì jiāo qíng shàng zài bù |
珍重王光嗣 交情尚在不 |
wú chéng lián zhái zhù chǔ sāi bìng chē yóu |
芜城连宅住 楚塞并车游 |
bié hòu guān sān gǎi nián lái suì liù zhōu |
别后官三改 年来岁六周 |
yín gōu wú yī zì hé yǐ huǎn lí chóu |
银钩无一字 何以缓离愁 |
《寄歙州吕判官》古诗词释义:
徐铉的这首《寄歙州吕判官》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与思念之情的诗。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珍重王光嗣,交情尚在不,
- **珍重王光嗣**:开头表达了对王光嗣的尊重与怀念。这表明诗人对与王光嗣之间的友谊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深厚的情感。
- **交情尚在不**:随后询问自己与王光嗣的友情是否依旧,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担忧,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关系可能有所变化。
### 芜城连宅住,楚塞并车游,
- **芜城连宅住**:描述了居住的地点,芜城与宅居,可能是指诗人与王光嗣同处一个城市或者居住在同一地区,体现了他们的密切关系。
- **楚塞并车游**:在楚地的边界共同游玩,这里使用了楚地(古地名,指长江中游地区)作为背景,增强了诗意的氛围,同时“并车游”说明了他们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 别后官三改,年来岁六周,
- **别后官三改**:指分别后,诗人自己官职经历了三次变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年来岁六周**:描述时间过去,以“年”为单位,表示已经有六个年头过去了,强调了岁月的流逝。
### 银钩无一字,何以缓离愁,
- **银钩无一字**:可能指的是书信,即长时间没有收到王光嗣的书信,用“银钩”来象征书信的珍贵和渴望。
- **何以缓离愁**:表达了因为长时间没有与王光嗣通信,内心的离愁无法排遣,强调了思念之情的强烈与无法减轻的痛苦。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王光嗣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以及对友情随着时间流逝可能遭受考验的担忧。通过回忆共同的经历和描述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寄歙州吕判官》古诗词赏析:
《寄歙州吕判官》这首诗由唐代文人徐铉所作,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感慨。以下是对其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赏析:
### 标题解析:
标题“寄歙州吕判官”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是诗人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歙州的吕判官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预示了诗中将涉及与友人相聚与别离的经历。
### 作者简介: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徐锴并称“二徐”,以文学成就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情感真挚,多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对时事的感慨。
### 内容解析:
1. **开头两联的铺垫**:“珍重王光嗣,交情尚在不,芜城连宅住,楚塞并车游。”这里徐铉通过询问“王光嗣”的交情是否还如同往昔,以及对“芜城”和“楚塞”的回忆,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预示了即将提及的别离。芜城和楚塞多是文学中用来象征远离或别离的地点,这里或许暗指两人曾共度的岁月。
2. **中间两联的转折**:“别后官三改,年来岁六周,银钩无一字,何以缓离愁。”这一部分直接表达了别后重逢的不易。通过“官三改”和“年六周”(即指六年过去了)的叙述,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两次相隔的漫长。银钩通常指代书信,这里“无一字”则表现了长久别离后,没有书信交流,使得思念之情难以得到慰藉。
3. **结尾的抒情**:“何以缓离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思念的深切与无法消解的离愁。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有所回应的急切心情。
### 艺术特点:
- **情感真挚**:徐铉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表达真挚动人。
- **用典丰富**:通过芜城、楚塞等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结构紧凑**:从对往事的回忆到别后的感慨,再到最终的询问与期待,情感递进,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 总结:
《寄歙州吕判官》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念的诗歌,通过对比昔日相聚与如今别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徐铉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巧妙地运用典故,构建了一个情感丰富、结构紧凑的艺术世界,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