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jiāng

过江

作者:徐铉 
fú míng fú lì xìn yōu yōu     sì hǎi gān gē tòng zhǔ yōu
浮名浮利信悠悠   四海干戈痛主忧
sān jiàn bù cóng wèi zhú kè     yī shēn wú lèi shì xū zhōu
三谏不从为逐客   一身无累似虚舟
mǎn cháo quán guì jiē céng wǔ     rào guō lín quán yǐ biàn yóu
满朝权贵皆曾忤   绕郭林泉已遍游
wéi yǒu liàn ēn zhōng bù gǎi     bàn chéng yóu zì wàng chéng lóu
惟有恋恩终不改   半程犹自望城楼

《过江》古诗词释义:

《过江》是南唐大臣徐铉在前往被贬之地的途中所作的诗,表达了他的心境和对朝廷复杂情感的矛盾。以下是对诗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这一句表示徐铉对官场的名利追逐感到厌倦,同时也对四海之内因战乱而带来的百姓苦难感到痛心,这种内心的痛楚也影响到了他作为国君的忧虑。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这里徐铉自述自己曾多次进谏,但未被采纳,最终被贬为“逐客”,形象地比喻自己如同无负担的空船,随波逐流,没有牵挂,但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这一句表明徐铉曾对朝中权贵有所不合,可能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谏言。他随后游历了环绕都城的自然风光,这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或自我反思的方式。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徐铉虽被贬,但他对皇恩的眷恋始终不变。在被贬的路上,他半路仍不忘眺望曾经的京城,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怀念,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反映了徐铉在政治失意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名利的厌弃,对时局的忧虑,也有对权贵的抗争,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皇恩的眷恋。

《过江》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过江》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抒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浮名浮利信悠悠, 四海干戈痛主忧”。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立场,他认为世间的功名利禄不过是空虚之物,四海之内充满了战争的苦难,诗人以一种悲悯的视角审视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价值的批判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2. **转折**:“三谏不从为逐客, 一身无累似虚舟”。在经历多次的忠言劝谏不被采纳后,诗人选择了离开,此时他感觉自己如同一叶轻舟,无牵无挂,面对这一切变故,他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这一转变体现了诗人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他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3. **对比**:“满朝权贵皆曾忤, 绕郭林泉已遍游”。诗人曾与朝中权贵对立,但后来却游历了山林之间,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官场生活的一种解脱。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在自由与束缚、自然与权贵之间做出了选择,体现了其人格的独立和对真正生活的追求。

4. **情感归结**:“惟有恋恩终不改, 半程犹自望城楼”。尽管经历了种种离别和变革,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始终不变,即便只过半程,仍然情不自禁地眺望故城。这一句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即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群,那份家国情怀依旧深刻。

综上所述,《过江》一诗通过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动荡、自然与官场的对比以及对国家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诗中蕴含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对自由与束缚的抉择、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深切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主题。

徐铉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