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o shǐ jūn wǎn gē èr shǒu
陶使君挽歌二首
shī xiāng qiān kè zài tiān yá mén yǎn tái yuán xiàng shuǐ xié |
失乡迁客在天涯 门掩苔垣向水斜 |
zhǐ jiù lín hóng qiú yuǎn xìn gǎn yán chē mǎ fǎng pín jiā |
只就鳞鸿求远信 敢言车马访贫家 |
yān shēng liǔ àn jiāng chuí lǚ xuě yā méi yuán bàn shì huā |
烟生柳岸将垂缕 雪压梅园半是花 |
chóu chàng míng cháo zūn jiǔ sàn mèng hún xiāng sòng dào jīng huá |
惆怅明朝尊酒散 梦魂相送到京华 |
《陶使君挽歌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徐铉为陶使君写下的挽歌,表达了对已故陶使君的深切哀悼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接下来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每一句。
**失乡迁客在天涯, 门掩苔垣向水斜,**
诗句中提到"失乡迁客"指的是离开家乡,成为异乡人的陶使君。"在天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漂泊感。"门掩苔垣"描述的是陶使君逝世后,其住宅的门紧闭,四周长满了苔藓,破败的围墙斜向水边,这些景象都烘托出一种冷清和哀伤的氛围。
**只就鳞鸿求远信, 敢言车马访贫家,**
"只就鳞鸿求远信"意味着陶使君只能通过信件来获取远方的消息,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敢言车马访贫家"则表达了不敢希望有人会特意访问他贫穷的家,暗示他的社会地位不高,也进一步强调了他生命的孤寂和被遗忘。
**烟生柳岸将垂缕, 雪压梅园半是花,**
"烟生柳岸将垂缕"描绘出柳岸上的烟雾轻绕,与垂柳相映成趣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雪压梅园半是花"则展现了冬日雪中的梅园,半数的花朵被积雪压低,但依然顽强绽放的景象,以此象征陶使君虽已逝去,但其精神犹存,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惆怅明朝尊酒散, 梦魂相送到京华,**
"惆怅明朝尊酒散"表达的是对次日陶使君的葬礼和告别仪式的悲伤和不舍,"尊酒"指的是祭祀时用的酒,此处比喻告别仪式的庄重与哀悼。"梦魂相送到京华"则寄托了对陶使君魂归故里的愿望和对他的思念,暗示他虽已离世,但他的记忆和影响将会跨越时空,持续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陶使君生前的孤独与遗憾,以及死后人们对其的哀思与怀念。
《陶使君挽歌二首》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陶使君挽歌二首》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去世后的哀思表达,展现了深沉的悼念之情。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陶使君生前的品行与风范,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去世后孤独与哀伤的深切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哀伤与缅怀**:“失乡迁客在天涯, 门掩苔垣向水斜” 描述了逝者(陶使君)远离家乡,生活在遥远的地方。这里使用了“失乡”和“天涯”这样的词语,暗示了陶使君的孤独和寂寞。门被苔藓覆盖,与水的方向斜向,营造出一种荒凉和静寂的氛围,为全诗的哀悼之情奠定了基调。
2. **生活细节的描绘**:“只就鳞鸿求远信, 敢言车马访贫家” 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陶使君与世隔绝的现状。通过“鳞鸿”寄情,象征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而“车马访贫家”则通过未实现的访视,反衬出陶使君的孤独与少有人来往的清贫生活。
3. **自然景象的描写**:“烟生柳岸将垂缕, 雪压梅园半是花” 这两句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春柳岸上的烟雾和冬日梅园的雪景,既有生机也有肃杀。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了逝者的生平,春与冬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终了。
4. **情感的深化**:“惆怅明朝尊酒散, 梦魂相送到京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陶使君去世的哀悼之情。在清晨的酒宴结束后,惆怅之情将伴随其梦魂,直到遥远的京城。这不仅是对死者的一种想象中超越现实的陪伴,也表达了对逝者深深怀念的意愿。
整体而言,《陶使君挽歌二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沉表达,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陶使君的哀悼之情,也反映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的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挽歌,也是对生命、友情、离别和怀念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