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ū xiān bèi wèi lú líng
送朱先辈尉庐陵
fán jūn gèng shàng zhù jīn tái shì nàn mín láo jiè jùn cái |
烦君更上筑金台 世难民劳借俊才 |
zì yǒu shēng míng chí yǔ xí bù fáng tán xiào fèng zūn léi |
自有声名驰羽檄 不妨谈笑奉尊罍 |
yuán guī lóu jiǒng qīng fēng mǎn kuāng sú shān chūn huà zhàng kāi |
元规楼迥清风满 匡俗山春画障开 |
mò wàng gù rén lí bié hèn hǎi cháo huí chù jì shū lái |
莫忘故人离别恨 海潮回处寄书来 |
《送朱先辈尉庐陵》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朱先辈尉庐陵》的含义可以逐段解析如下:
首句“烦君更上筑金台”,这里的“筑金台”通常指修建宫殿,因此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请求对方能够担任修建庐陵(地名)重要建筑的重任。暗示了对方的才能和职位的重要性。
第二句“世难民劳借俊才”,这句话表达了对朱先辈才智的赞誉,认为在社会动荡、人民劳苦的年代,只有依靠像他这样杰出的人才来担当重任,以改善民生,恢复秩序。
第三句“自有声名驰羽檄”,这里的“驰羽檄”指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递紧急军情或重要消息,这句诗赞美了朱先辈的名声已经在军政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表明他在这些事务上有着显著的成就。
第四句“不妨谈笑奉尊罍”,意味着朱先辈在处理政务的同时,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与人们聚会饮酒,暗示其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魅力,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元规楼迥清风满”,通过元规楼比喻(元规楼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大楼之一,以其宏伟、雅致而著称),这里夸赞了庐陵这个地方因为有朱先辈的到来而充满了清风和雅致,暗示他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精神面貌。
“匡俗山春画障开”,这句诗描述了在春日中,匡俗山(可能象征着某种象征意义的山)因为有了朱先辈的治理,而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象征着他为庐陵带来了繁荣和美好。
最后两句“莫忘故人离别恨,海潮回处寄书来”,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思念之情。诗人嘱咐朱先辈在离别之后,不要忘记老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分别时的遗憾。同时,他希望朱先辈在回到家乡或别处时,能够记得给自己写信,分享旅途的点滴,保持联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诗人徐铉对友人朱先辈即将前往庐陵任职的送别与赞许,通过描绘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情景,表达了对朱先辈才能、品德、功绩的赞美,以及对两人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通信的期待。
《送朱先辈尉庐陵》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送朱先辈尉庐陵》由唐代诗人徐铉所作,是为即将赴任庐陵县尉的朱先辈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新职位的祝福和期望,也蕴含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职务成果的期待。以下是对其主要意象和情感的赏析:
1. **首句“烦君更上筑金台”**:“烦”字表达了一种请求的语气,暗示了诗人希望友人在新任上能够如金台一般,更加辉煌。金台在此有双重含义,既指古时用来表彰功绩的高台,也隐喻了友人将要成就的高远目标。
2. **“世难民劳借俊才”**:这句话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忧虑和对友人才能的重视。在纷扰动荡的世事中,急切需要像友人这样的杰出人才来承担重任,解决困难,体现了对友人的极高评价和寄予的厚望。
3. **“自有声名驰羽檄”**:使用“驰羽檄”这一典故,意味着友人将凭借其卓越的名声和能力,迅速在政务上有所建树,传递信息或处理事务效率极高,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工作中的高效和影响力。
4. **“不妨谈笑奉尊罍”**:这句诗通过描绘友人在工作之余,与同僚朋友轻松愉快地交谈饮酒,展现了他不仅工作出色,而且人际关系和谐,生活也充满乐趣。同时,这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保持良好心态的赞赏。
5. **“元规楼迥清风满,匡俗山春画障开”**: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描绘手法,元规楼代表着友人职务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清风满则暗示友人工作环境的清爽和风气的正直。匡俗山则是友人工作的环境,春天时景象明媚,比喻友人的工作如春日般充满生机和希望。整体营造了一种乐观、充满期待的氛围。
6. **“莫忘故人离别恨,海潮回处寄书来”**:这最后一句充满了深情和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挂念。诗人希望友人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与故人的友情,希望友人能够在将来通过书信的方式,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就,传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友人新任职务的期待,同时也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交流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