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xī dào shì ( hán xiàng )
赠奚道士(含象)
nán cháo míng shì fù xiān cái zhuī bù dōng qīng suì bù huí |
南朝名士富仙才 追步东卿遂不回 |
dān jǐng zì shēn tóng àn lǎo cí gōng zhǎng zài hè pín lái |
丹井自深桐暗老 祠宫长在鹤频来 |
yán biān guì shù pān réng yǐ dòng kǒu táo huā luò fù kāi |
岩边桂树攀仍倚 洞口桃花落复开 |
chóu chàng ní cháng tài píng shì yī hán zhēn jì suǒ zhāo tái |
惆怅霓裳太平事 一函真迹锁昭台 |
《赠奚道士(含象)》古诗词释义:
《赠奚道士(含象)》是南唐诗人徐铉为道士奚道人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道士的仙风道骨、隐逸生活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全诗包含着对古代名士求仙问道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逐段解释此诗的意义:
### 1. 南朝名士富仙才, 追步东卿遂不回,
这首诗开头赞美南朝时期(大约公元420年至589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的名士们都充满仙风道骨,他们追求成仙的道路。这里提到了“东卿”,即东方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以诙谐、隐逸著称,是追求成仙的典范。南朝名士们虽富有人才,却都选择了追寻仙道,不再回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与向往。
### 2. 丹井自深桐暗老, 祠宫长在鹤频来,
这两句描绘了道士居住的地方,以“丹井”象征道教修炼的圣地,“自深”表明这里环境幽静,远离尘嚣;“桐暗老”则通过桐树的岁月变迁,暗示时光流转,岁月漫长。而“祠宫”是道士修炼的场所,长有“鹤频来”,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长寿与祥瑞,意味着此地环境清幽、道气充沛。
### 3. 岩边桂树攀仍倚, 洞口桃花落复开,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士修行环境的自然之美。岩边的桂树,尽管被攀折倚靠,依然坚韧生长;洞口的桃花,落了又开,仿佛自然界的循环不息,与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循环往复的理念相契合。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颂扬。
### 4. 惆怅霓裳太平事, 一函真迹锁昭台,
最后一段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霓裳”可能指的是唐朝的乐章《霓裳羽衣曲》,这里可能以唐朝的兴盛与南朝的名士追求成仙形成对比,表现了对历史繁华转瞬即逝的怅然若失。而“一函真迹锁昭台”则意味着道士可能留有珍贵的道家文献或遗物,这些珍贵的东西被封存于昭台,既是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也暗示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与珍惜。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名士追求仙道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赠奚道士(含象)》古诗词赏析:
徐铉的这首《赠奚道士(含象)》诗,虽然是赠予道士,实际上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奚道士所在道观环境的描写,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仙道生活、历史变迁以及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仙道生活的宁静画面:“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东卿遂不回,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宫长在鹤频来。”这一部分既赞美了南朝时代名士兼有仙才,以及追寻仙道生活的决心与毅力,又通过“丹井”与“桐暗老”、“祠宫”与“鹤频来”的自然与历史场景,营造出一种仙道生活特有的氛围与宁静。丹井的深邃与桐树的岁月累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道家修炼的持久;而常有仙鹤来访的祠宫,则展现了道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接着,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岩边桂树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复开”描绘了道观周围四季更迭,自然循环不息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道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桂树与桃花的攀倚与开落,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
最后,“惆怅霓裳太平事,一函真迹锁昭台”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这里“霓裳”典故出自唐代,象征盛世之景象,与前文的“南朝”形成历史时空的对比。诗人通过“一函真迹锁昭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保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失落的惆怅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的“真迹”既可能是历史文献、古籍,也可能是道家追求的真理,隐喻着对过去美好时光与理想境界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仙道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宁静仙道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