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shǐ huí zì lín chuān , dé cóng xiōng shū jì shī , yī yùn hé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
hǎi mén shān xià yī yú zhōu zhōng yǒu gāo rén wèi bái tóu |
海门山下一渔舟 中有高人未白头 |
yǐ jià ān chē guī gù lǐ shàng tōng guī jí zài lóng lóu |
已驾安车归故里 尚通闺籍在龙楼 |
quán shēng shù yù chuāng qián luò jiāng sè hé yān kǎn wài liú |
泉声漱玉窗前落 江色和烟槛外流 |
jīn rì jūn chén hòu zhōng shǐ bù xū xīn kǔ huà shuāng niú |
今日君臣厚终始 不须辛苦画双牛 |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由徐铉所写,表达了诗人对从兄的思念之情,同时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宁静生活场景,以及对君臣之间深厚情谊的颂扬。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海门山下一渔舟, 中有高人未白头:**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海门山下的渔舟上,居住着一位尚未老去的高人。这里的“高人”可能是指诗人的从兄,隐居生活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2. **已驾安车归故里, 尚通闺籍在龙楼:** “安车”指的是古代皇帝或官员退职后所乘坐的平缓之车,此处意指高人已经退休回到故乡。“尚通闺籍在龙楼”则可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虽然已经退休,但与朝堂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即在宫廷中依然有其影响力;另一种理解则是指其家族在朝堂上依然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解释与“安车归故里”的反差,体现了其隐逸生活与家族影响力的平衡。
3. **泉声漱玉窗前落, 江色和烟槛外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泉水潺潺,如同玉石落地的清脆声响,从窗户前流过,江水在烟雾中呈现出特有的颜色,流经门外。这样的描写体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4. **今日君臣厚终始, 不须辛苦画双牛:**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对君臣之间深厚情谊的颂扬。这里的“双牛”可能源自古代流传的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传说,用以比喻君臣间的深情厚谊。诗人的意思是,现在君臣之间的情谊深厚到不需要通过象征性的“画双牛”来表达或证明,这样的关系自是深沉而稳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高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以及对君臣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从兄及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崇敬。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徐铉在收到从兄的诗后,以依韵的形式进行和作。诗题中的"京使回自临川"描述了诗人可能身处京城,而从兄则从临川(今江西抚州)寄来诗作的情景。这种情形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反映了诗歌作为一种交流媒介,跨越距离、联系亲朋好友的文化传统。
诗中的"海门山下一渔舟"起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图景,将读者带入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的意境。"海门山"作为背景,暗示了远离喧嚣的隐逸生活,而"一渔舟"则点明了诗中的主角,象征着从兄的隐逸情怀或归隐生活。
接下来的"中有高人未白头,已驾安车归故里,尚通闺籍在龙楼"描绘了从兄的形象。"高人"意味着高洁之人,"未白头"表达了从兄年轻或在心灵上保持年轻的状态。"安车"是古代供年老或有特殊身份的人乘坐的车辆,这里的"已驾安车归故里"暗示了从兄已经或准备结束仕途生活,回归田园。"尚通闺籍在龙楼"则可能是在指从兄与朝廷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系,或是保留着官职,但同时也追求着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
"泉声漱玉窗前落,江色和烟槛外流"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从兄生活环境的清幽与和谐。"泉声漱玉"形容泉水清澈悦耳,"江色和烟"描绘江面与烟雾相融合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氛围。这些意象与前文的隐逸主题相呼应,强调了从兄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最后一句"今日君臣厚终始,不须辛苦画双牛"表达了一种对君臣关系的感慨。"君臣厚终始"可能意味着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深厚,无论是在位还是退隐,都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尊重。"不须辛苦画双牛"借用典故,可能是指不必过分劳苦或为了某些象征性的任务而劳累,强调了一种顺应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从兄的归隐生活与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友情和生活智慧的赞美与向往。诗中交织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君臣关系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充满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