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héng dé lín láng zhōng xué shì ( dé yuǎn shān )
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
jǔ shì zhòng wén yǎ fū jūn gèng zhì zhēn |
举世重文雅 夫君更质真 |
céng jiē hùn jī hè zhōng rì yì zī lín |
曾嗟混鸡鹤 终日异淄磷 |
cí fù lí sāo kè fēng zhāng jiàn zhèng chén |
词赋离骚客 封章谏诤臣 |
jīn huái dào jiā lǚ biāo gé gǔ shí rén |
襟怀道家侣 标格古时人 |
yì lǎo chéng yún fú yí xíng wèi miǎn pín |
逸老诚云福 遗形未免贫 |
qiú wén kōng dé cǎo mái yù suì wèi chén |
求文空得草 埋玉遂为尘 |
jìng xiǎng wàng nián qì míng sī jiē wǔ chén |
静想忘年契 冥思接武晨 |
lián xiāo qià bēi jiǔ fēn rì zhǎng sī lún |
连宵洽杯酒 分日掌丝纶 |
dù jiǎn shū chén shì yí gū tuō shì qīn |
蠹简书陈事 遗孤托世亲 |
qián xián tóng cǐ tàn fēi wǒ dú zhān jīn |
前贤同此叹 非我独沾巾 |
juǎn qī bǎi wǔ shí qī |
卷七百五十七 |
《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古诗词释义:
徐铉的这首诗《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是对友人程德琳郎中的缅怀与送别之情。全诗共分若干段,每段内容和情感各有侧重,旨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不舍、关怀以及对逝者生前贡献的肯定。下面逐段解释每一小节的含义:
### 1. 开篇强调文雅之重
> 举世重文雅, 夫君更质真,
>
> 曾嗟混鸡鹤, 终日异淄磷,
这一段开始表达了对文雅之重的重视,继而指出程德琳作为一位才华出众、本真质朴的人,与众不同。通过比喻(将程德琳比作鹤,而将普通人比作鸡和淄磷),强调了程德琳的非凡特质,表达了对他独特人格的赞美。
### 2. 描述程德琳的多才多艺与忠诚
> 词赋离骚客, 封章谏诤臣,
>
> 襟怀道家侣, 标格古时人,
这里提到程德琳是文学才华横溢的词赋家,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谏官。他还与道家为伍,举止古朴,体现了他多面且高尚的品质。这一段通过“离骚客”和“谏诤臣”等角色,展现了程德琳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影响与贡献。
### 3. 对程德琳离世的感慨与哀思
> 逸老诚云福, 遗形未免贫,
>
> 求文空得草, 埋玉遂为尘,
这一部分表达了对程德琳年老时的肯定,认为这是一份福分,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与哀伤。使用“求文空得草”来形容生前的文采未能得到应有的传播和认可,而“埋玉遂为尘”则象征程德琳最终的归宿,暗含对逝者之物的惋惜。
### 4. 回忆与程德琳的深厚情谊
> 静想忘年契, 冥思接武晨,
>
> 连宵洽杯酒, 分日掌丝纶,
这一段追忆了诗人与程德琳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经历,包括深夜畅饮、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这里体现了两人之间超越年龄界限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事务共同参与和关注的情怀。
### 5. 对程德琳身后之事的关注与感慨
> 蠹简书陈事, 遗孤托世亲,
>
> 前贤同此叹, 非我独沾巾,
最后一段提到了程德琳的身后事,包括其文献资料的保存、孤儿的抚养问题,以及对古代先贤共同的感叹。这一段通过感叹先贤的遗憾,以及作为后人的哀思,表达了对程德琳离世的惋惜和对文化传承、家国责任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程德琳生前事迹和离世后的哀思,展现了对友人深深的敬仰、不舍以及对文化、责任和友谊的深切思考。
《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北宋文学家徐铉所作,内容丰富,情感深沉,是对程德琳郎中学士的深情悼念。全诗通过对程德琳的生平、才能、品格、为人等方面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去世的哀悼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一个文人对挚友的深情厚谊。
首句“举世重文雅”直指程德琳在世的普遍社会环境,强调了他对“文雅”的重视和崇尚,点明了他作为学者、文学家的身份。接着,“夫君更质真”则赞扬了程德琳在文雅外表下所具有的真诚品质,是对其个人品格的高度评价。
“曾嗟混鸡鹤”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程德琳在人品和才能上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却仍被世俗所误解和埋没的无奈和悲哀。
诗中提到程德琳“词赋离骚客,封章谏诤臣”,既赞扬了他作为文学家的创作才华,也肯定了他作为谏官的责任感和道德勇气。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程德琳的多面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逸老诚云福,遗形未免贫”表达了对程德琳晚年生活的评价,一方面赞许他能够享受闲适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也隐隐流露出对文人贫困处境的同情和感慨。
“卷七百五十七”这一标记似乎指向了诗集的编排顺序,暗示了这首诗在诗人作品集中的位置,同时也可能寓含着对程德琳文集的追思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程德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命运的普遍关切和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悼,也能窥见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