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ú fù gē sān shǒu

渔父歌三首

作者:蒋贻恭 
xīn qín dé jiǎn bù yíng kuāng     dēng xià sāo sī hèn gèng zhǎng
辛勤得茧不盈筐   灯下缫丝恨更长
zhe chù bù zhī lái chù kǔ     dàn tān yī shàng xiù yuān yāng
着处不知来处苦   但贪衣上绣鸳鸯

《渔父歌三首》古诗词释义:

《渔父歌三首》是唐代诗人蒋贻恭的创作,这组诗通过描述渔父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辛勤付出与生活艰辛的同情。下面,我将分段解释这组诗的意思:

**第一首**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 这句诗描述的是渔父辛勤劳动的场景,通过“辛勤得茧不盈筐”,展现了渔父在艰辛的劳作中,收获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即使付出大量努力,成果却不足以满足基本需求的现实状况。接着“灯下缫丝恨更长”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渔父在夜晚劳作的场景,同时表现了他对劳动的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着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 “着处不知来处苦”强调了渔父及其家庭对于生活的艰难一无所知,甚至不理解这一切劳动的艰辛来源。而“但贪衣上绣鸳鸯”则是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对华丽衣物的追求,全然不顾背后渔父等劳动人民的辛劳和痛苦。

**第二首与第三首**

关于《渔父歌三首》的后两首,原文并未提供,故而无法进行逐段解释。不过,考虑到这组诗的主题和风格,可以推测后两首也可能会继续围绕渔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社会不公以及作者的同情和反思进行叙述。

《渔父歌三首》古诗词赏析:

蒋贻恭的《渔父歌三首》中的这第三首,通过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描绘的场景与劳动艰苦**:诗的前两句“辛勤得茧不盈筐, 灯下缫丝恨更长”描绘了蚕农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养蚕结茧,但收获的茧却不足以填满一个筐,可见劳动的产出与付出的不匹配。夜晚的灯火下,他们还在进行繁重的缫丝工作,却感到“恨更长”,即内心充满了对现状的无奈和不甘,体现了劳动的艰辛和底层人民的苦楚。

2.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着处不知来处苦, 但贪衣上绣鸳鸯”这两句则是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批判。它揭示了社会的等级差异,人们在享受华丽的衣物时,却对背后劳动者的艰辛一无所知,甚至以这些衣物上的“绣鸳鸯”等装饰为荣,而忽略了其背后沉重的劳动。这种对比强烈地揭示了社会阶级的不公,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3. **情感的升华与思考**:整首诗在描绘劳动人民的辛劳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中,蕴含着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对人与社会关系、劳动价值、以及社会公正性的深刻思考。

4.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点**: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使得主题突出,情感强烈。通过“辛勤”与“恨更长”、“来处苦”与“衣上绣鸳鸯”等词语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增加了客观性和普遍性,使读者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渔父歌三首》中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描绘,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有力批判,通过艺术的手法传递出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蒋贻恭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