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jiàn gòng fèng guī shǔ níng qīn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

作者:灵澈 
lǜ yí tōng wài xué     shī sī rù xuán guān
律仪通外学   诗思入玄关
yān jǐng suí yuán dào     fēng zī yǔ dào xián
烟景随缘到   风姿与道闲
guàn huā liú jìng shì     zhòu shuǐ dù kōng shān
贯花留净室   咒水度空山
shuí shí fú yún yì     yōu yōu tiān dì jiān
谁识浮云意   悠悠天地间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澈为他的友人鉴供奉回归蜀地探望亲人所作的送别诗。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下面逐句解释:

1.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这里指鉴供奉在遵守佛法戒律的同时,也深入地研习了外在的学问。律仪是指佛教中的戒律,是修行的基础;而诗思则表达了他对于诗的深邃思考和感悟,他将诗的意境引入了玄妙的境界。这反映出鉴供奉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有修行修为的人。

2.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这句话描绘了鉴供奉在归途中所见的景象,他似乎能够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发现自然之美,心情也如同他那从容自在的风姿一样,与修行之道相融相通。随缘是指顺应自然,不强求,这是一种自在的心态。

3. **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这里具体描述了鉴供奉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的情景。贯花可能指的是他穿行于花丛之中,或者是某种仪式中的花环等象征,暗示了他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净室是修行者清净修持的地方,咒水则是佛教中用于驱邪、净化的仪式,这句表达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净化、清净的重视。空山则是指他所穿行的幽静山林,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4.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这句最后的感慨表达了对鉴供奉回归之路的关切与祝福。浮云在这里有双关含义,既指漂浮的云彩,也比喻变幻无常的人事和世态。诗人问谁能够理解云的意向,暗示着对友人复杂情感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悠悠天地间,则是在广阔天地的背景下对友人归途的一种宽慰与祝福,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一切顺利的期望。

综上,这首诗通过赞美鉴供奉的学问、修行、生活态度,以及对其归途的关切与祝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古诗词赏析: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灵澈所作,深刻表达了对友人鉴供奉归乡探亲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超然物外、坚守道义的赞美之情。这首诗通过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高尚品格的欣赏。

### 首句“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开篇即以鉴供奉的修养和才华入手。"律仪"指佛法的戒律与仪式,"外学"可能指佛学之外的其他学问。这句诗意在赞美鉴供奉不仅在佛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能将这种深邃的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中,体现出其对内修和外求的全面追求。

###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则进一步描绘了鉴供奉的随和与自在。"烟景"指的是烟云缭绕的景象,"随缘到"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状态。"风姿"形容鉴供奉的仪态,"与道闲"则是说其与自然之道和谐共处,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采。

### “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描绘了鉴供奉修行的场景。"贯花"可能指穿行于花间,"净室"是修行的地方,"咒水度空山"则是禅修时诵经水行于山林的意境,体现了鉴供奉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坚持。

### 最后的“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以问句结束,表达了对鉴供奉内心世界的深邃思考。"浮云意"可能象征变幻不定、难以捉摸的世间事态,"悠悠天地间"则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的广阔感知和对人生哲学的深沉思考。这句诗既是对鉴供奉深沉内省和淡泊名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归乡探亲的感慨,更通过描绘鉴供奉的修行生活,赞美了其超然物外、坚守道义的高尚品格,以及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领悟。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美好品德的颂扬,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灵澈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