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ūn xíng yù liè
村行遇猎
máng máng xiōng huāng jiǒng rú tiān shè |
茫茫凶荒 迥如天设 |
zhù mǎ sì gù qì hòu yū jié |
驻马四顾 气候迂结 |
qiū kōng zhēng róng huáng rì jiāng méi |
秋空峥嵘 黄日将没 |
duō shǎo xíng rén bái rì jiàn wù |
多少行人 白日见物 |
mò dào lù gāo dī jìn shì zhàn gǔ |
莫道路高低 尽是战骨 |
mò jiàn dì chì bì jìn shì zhēng xuè |
莫见地赤碧 尽是征血 |
xī rén xī rén jì néng zhōng jǐn yú lì shēn mí gē jǐ |
昔人昔人既能忠尽于力 身糜戈戟 |
zhī qí fēng gāo qí yù |
脂其风 膏其域 |
jīn rén hé bù shéng qí chéng zhí qí shí |
今人何不绳其塍 植其食 |
ér shǐ kōng kuàng nián nián cháng zhù chóu yān |
而使空旷年年 常贮愁烟 |
shǐ wǒ zhì cǐ bù néng wú yán |
使我至此 不能无言 |
《村行遇猎》古诗词释义:
作者:贯休的《村行遇猎》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隐含对社会的深沉反思。下面是逐段解释:
1. **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战场景象,广阔无边,仿佛是大自然有意设计而成的战场。作者骑马停驻,环顾四周,发现这里的天气和地形复杂莫测。
2. **秋空峥嵘,黄日将没**
随着秋天的天空显得更加峻峭,夕阳即将西下,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也是战争即将过去或接近尾声的象征。
3. **多少行人,白日见物**
战场上,有许多行人,白天也见到许多事物,这些事物可能是尸体、废墟、或是战争的痕迹,这些都在表明战争的破坏与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4. **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
无论道路是高是低,都充满了战争的骸骨。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场的凄惨和死者的数量之多。
5. **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
无论土地的颜色是赤红还是碧绿,都流淌着战争的鲜血。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强调了鲜血的泛滥和生命的丧失。
6. **昔人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
这是诗人对古代将士的敬仰和感慨。意思是说,过去的人为了国家和忠诚,不惜献出生命,他们的尸骨与武器(戈、戟)混为一体,血液滋养了这片土地,仿佛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7. **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
诗人在反思现在的社会。他认为,现在的人们(可能是指统治者或领导者)不应该只是让土地荒废,而是要像古人那样,治理好土地,让人民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的愁烟笼罩这片大地。
8. **使我至此,不能无言**
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深感忧愤,最后以“不能无言”表达了对战争和现状的强烈不满,呼唤人们关注和平与发展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述战争现场的残酷景象,反思了战争给人民和土地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村行遇猎》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这首《村行遇猎》表现了他对战争及其对农村影响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荒凉景象**:“茫茫凶荒,迥如天设”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荒凉的战场背景,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的“凶荒”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的恶劣,更是战争留下的荒凉与萧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2. **动态描写与静态对比**:“驻马四顾,气候迂结,秋空峥嵘,黄日将没”这几句通过动态的驻马回顾与静态的自然景象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哀愁的氛围。秋天的天空因为日落而显得更加壮丽,但这种壮丽背后隐藏着战争的残酷。
3. **战争的痕迹**:“多少行人,白日见物,莫道路高低,尽是战骨,莫见地赤碧,尽是征血”这几句直接描述了战争的惨烈,死亡的痕迹无处不在。这些描绘让人联想到战争对生命、对土地的无情剥夺。
4.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昔人昔人既能忠尽于力,身糜戈戟,脂其风,膏其域,今人何不绳其塍,植其食,而使空旷年年,常贮愁烟”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反思。古代战争中的人们为了国家和信仰不惜牺牲,而现在的人们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放弃了耕作,任由土地荒芜,只留下愁云笼罩。
5. **情感的抒发**:“使我至此,不能无言”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面对战争带来的荒芜和人命的惨痛,内心的悲愤与无力感。
贯休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还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人性和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诗中的强烈对比和情感的深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沉重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