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jiāng dào shì guī nán yuè
送姜道士归南岳
zhì bǎo bù zì bǎo zhào gǔ hái zhào jīn |
至宝不自宝 照古还照今 |
xiān rén shǒu pián zhī liáo jué qiū shěn shěn |
仙人手胼胝 寥泬秋沈沈 |
bú shì shí èr miàn bú shì bǎi liàn jīn |
不是十二面 不是百炼金 |
ruò fēi bā cǎi méi bù kě zhé zhào lín |
若非八彩眉 不可辄照临 |
jí guī yù àn tóu wèi jūn zhěng guān zān |
即归玉案头 为君整冠簪 |
jí jū wú jūn shǒu zhào chū tiān xià xīn |
即居吾君手 照出天下心 |
gōng wén tài zōng cháo cǐ jìng dāng chén jīn |
恭闻太宗朝 此镜当宸襟 |
liù hé xuán qīng guāng wàn lǐ wú chén qīn |
六合悬清光 万里无尘侵 |
cǐ jìng jīn yòu chū tiān dì hái dé yī |
此镜今又出 天地还得一 |
《送姜道士归南岳》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赞美姜道士(道士姜某)的诗,贯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赞美了姜道士如同至宝一般珍贵的品质,以及他所能照见人心的能力。以下是逐段解释:
1."至宝不自宝, 照古还照今":至宝并不是自身珍视的,而是能够照亮过去、现在的宝物。这里的至宝,象征着姜道士的品德和智慧。
2."仙人手胼胝, 寥泬秋沈沈":仙人姜道士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的修行而长出老茧,他的存在如同秋夜的寂静,深沉而神秘。
3."不是十二面, 不是百炼金":这里的“十二面”和“百炼金”都是比喻,意味着不是通过简单的物质修饰或打磨就能达到的高度,强调了姜道士的独特品质不是通过表面的装饰或物质就能衡量的。
4."若非八彩眉, 不可辄照临":八彩眉暗示着姜道士的非凡智慧或独特才能,只有拥有这种才能的人才能深入理解或受益于他的智慧之光。
5."即归玉案头, 为君整冠簪":在比喻的意义上,这句意味着姜道士即将回到他所珍视的神圣之地(“玉案头”),准备为君主整理仪容,暗指他将继续为社会或君主贡献他的智慧与品德。
6."即居吾君手, 照出天下心":姜道士若处于君主的手中(比喻为被重用或借助),他的智慧和影响力将照耀整个天下,触及人们的心灵,引出人们的真善美。
7."恭闻太宗朝, 此镜当宸襟":在太宗(这里可能是比喻,实际指过去某个有智慧和高尚品质的人物)的时代,就有一面能够代表朝廷(或寓意国家的治理)的镜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智慧和公正。
8."六合悬清光, 万里无尘侵":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这里意指国家或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被姜道士的智慧之光照亮,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玷污。
9."此镜今又出, 天地还得一":这里的“此镜”既可以指姜道士,也可以象征他的智慧或品德。这句话意味着在他的影响下,国家或世界得以重归和谐统一,恢复正道,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真实和纯洁。
整首诗以姜道士为喻,表达了对其品德、智慧及对社会影响的高度赞美和期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智慧之光”的颂扬。
《送姜道士归南岳》古诗词赏析:
《送姜道士归南岳》这首诗,是贯休为姜道士送行所作,充满了深邃的哲学与神秘色彩。贯休是唐代的著名僧人、诗人,以他的诗风独树一帜,善用奇特想象与深邃哲理并存的方式表达其情感与思想。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贯休将“至宝”比喻为具有神圣力量的宝镜,这“宝镜”有“照古还照今”的力量,寓意其智慧与启示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具有指导和启示的作用。同时,贯休将姜道士比作“仙人”,意味着他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和智慧。
在诗中,贯休描绘了宝镜的非凡属性,既不是简单的十二面或百炼金所铸,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只有那些拥有高洁品德、智慧如“八彩眉”般的人,才能配得上它的光华。这反映了贯休对于品德与智慧的尊崇。
接下来,贯休进一步将宝镜与历史上的一段特定历史联系起来,即它曾经在“太宗朝”为皇帝所用,这一段历史的描述,为宝镜赋予了神圣的历史意义。同时,宝镜“照出”清朗的“光”和“无尘侵”的“天地”,象征着其可以照亮人心、净化世间的寓意。
最后,贯休表达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宝镜“今又出”,意味着它的力量和价值重新被重视和发掘。这既是对于姜道士回归南岳,将智慧与力量再次展现给世人的一种期待,也是对于历史传承与智慧再发现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宝镜这一象征物,传达了对智慧、品德、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贯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