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ú liú dé rén 、 jiǎ dǎo jí èr shǒu

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

作者:贯休 
jī wàng shì yì kōng     jìng yǔ wò zhōu tóng
机忘室亦空   静与沃洲同
wéi yǒu bàn tíng zhú     néng shēng jìng rì fēng
唯有半庭竹   能生竟日风
sī shān hǎi yuè shàng     chū dìng yìn xiāng zhōng
思山海月上   出定印香终
jì hòu chuán yī zhě     hái xū lì xuě zhōng
继后传衣者   还须立雪中

《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可以分段解释如下:

首句"机忘室亦空",诗人以“机忘”表达了心境的平静和超脱,就像忘掉了所有的纷扰和杂念,进而引申至“室亦空”,似乎他住的地方因为内心的宁静而空无一物,或者,他将外在的物质世界化简为一室,展现了内心的超脱和淡泊。

接下来“静与沃洲同”,与“沃洲同”是引自东晋名士谢灵运的“静者无心居,独与古为邻”。这里的“沃洲”是一个静谧之地,诗人在这里使用“同”字,强调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心灵的平和与外部环境的宁静相映成趣。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住所庭中的一片竹林。即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竹林也会带来清风,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界的风,更是竹子本身在风中的摇曳仿佛在制造风,营造出一种清新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这一场景给人一种清幽、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描绘的是月光照亮山海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出定”可能指诗人超越了自己的定境,达到了某种更高的精神状态,而“印香终”可能象征着这种精神状态的持久性和内在的平和。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界的崇拜与尊重,月光与香烟的结合或许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内心的静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最后,“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这句表达了对传承精神的期待。这里“传衣者”比喻传承精神和文化的后继者,暗示了诗人对真正理解、继承和发扬这种超脱、和谐与自然共生精神的后辈的期待。而“立雪中”则是古人表示对师长或前辈的尊敬和求学之艰的隐喻,意味着这些后继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不畏艰难,像古人一样,经过严寒的考验,才能真正接续并发扬这种精神。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对后世传承者提出了期望,体现了对自然和谐共生、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这首诗标题为《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 着重描述了两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其创作的意境。贯休通过对刘得仁和贾岛两位诗人作品的深刻解读,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和精神境界的独到见解。全诗充满了对诗人的敬仰和对诗作的深入理解。

首先,“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描述了刘得仁和贾岛在创作过程中摒弃外在杂念,内心宁静如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反映了他们深入自然、超然物外的诗歌创作理念,与“沃洲”这种富有禅意的隐逸之地相呼应,暗示他们的创作源于内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写半庭中的竹子在一天中不停地摇曳生风,象征着诗人在精神上的持续创作与心灵的自由流动。竹子在诗中成为诗歌生命力的象征,暗示着诗人的作品与自然界的生机相映成趣,展现了他们创作的活力与深度。

接着,“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进一步深化了对诗人精神状态的描绘。月上山海,暗示着诗人的心灵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仿佛达到了某种冥想或静思的状态,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出定印香终”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如冥想中用香来净化心灵,暗示着诗人创作时的专注和虔诚,通过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的感悟,创造出富有深度和灵性的诗作。

最后,“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这句话表达了对后继者的期许,即希望有能够继承并发扬刘得仁和贾岛诗歌精神的人,就像古代禅宗中继承法衣者必须经历雪地寒风的考验一样。这不仅体现了对传统诗歌精神的传承,也暗示了对诗人们非凡才华和深厚情感的敬仰。

综上所述,贯休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刘得仁和贾岛两位诗人在创作中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两位诗人的高度敬仰和对其作品的深刻理解。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